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课程编号(暂空)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总学时64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一学期)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2上机学时0实习学时0必开实验个数1选开实验个数1适应专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试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练习结合的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教材机械工程力学主编韩向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主要参考书1《工程力学》范钦珊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等。大约200字左右。)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工程力学应用于实际,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它的主要任务是机械零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分三个部分:1杆件静力分析:主要研究力系简化与刚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2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主要研究变形固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3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我们认识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力学现象,最终学会用机械运动的规律去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第二部分教学总体设计方案一、各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课时实验学时上机(习题)学时备注1第一章静力分析基础822第二章平衡方程及其应用623第三章材料失效和机械零部件实效224第四章杆件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变形625第五章梁的强度和刚度626第六章圆轴的强度和刚度1027第七章压杆稳定228第八章提高零部件承载能力的措施29机动6二.实验(训)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必开/选开学时备注1实验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必开2三.教学环节: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必要的习题课,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在一定的章节结束时安排单元测验,加大平时考核力度.2.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占30%,单元测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按教学顺序以章、节形式说明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静力分析基础一、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1课时2.力在轴上的投影1课时3.力矩和力偶2课时4.约束和约束力1课时5.机械零部件的受力分析3课时二、基本要求。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在轴上的投影和力矩与力偶的计算,能够进行受力分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力在轴上的投影、受力分析。2难点:力矩的计算第二章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教学内容。平面力系的简化1课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3课时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2课时二、基本要求。1.了解平面力系的简化过程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2.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应用第三章材料失效和机械零部件实效教学内容。基本概念0.5课时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5课时二、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概念第四章杆件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变形教学内容。1.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和内力图2课时2.轴向拉伸与压缩时强度计算3课时3.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1课时基本要求。了解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强度和刚度教学内容。梁弯曲时的内力和内力图1课时梁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2课时梁弯曲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1课时杆件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课时二、基本要求。1.了解梁弯曲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2.杆件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3.梁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度计算第六章圆轴的强度和刚度教学内容。扭转概念0.5课时扭转时的内力和内力图2课时扭转时强度计算课时3课时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1课时圆轴的疲劳失效课时0.5课时二、基本要求。1.了解扭转概念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圆轴的疲劳失效2.扭转时的内力和内力图和强度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扭转时的内力和内力图和强度计算第七章压杆稳定教学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的稳定计算二、基本要求。压杆的稳定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压杆的稳定计算第八章提高零部件承载能力的措施教学内容。提高零部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疲劳强度的措施基本要求。了解如何提高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