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谈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doc

谈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谈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谈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与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其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增强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也由此对中震和大震的结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关键词: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3年至今,5.0级以上地震共发生25起,地震带来的破坏也是非常惨重的,尤其是对于建筑物来说影响极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结构工程师在多次的地震灾害中不断累积经验,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越来越成熟。如何找准我国地震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不断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水平尤为重要。笔者在建筑结构设计行业工作多年,对于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有自己了见解和思考,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与有识之士共同讨论。1、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进行换算,通过把Taylor级数与烈度的平均重现周期函数的对数在基本烈度进行转换,可得:通过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三种类型的平均重现周期曲线,得出f(I)的值并进行整理可以得出:除此之外,小震、中震和大震还通常以超过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来区分。而文章主要通过对建筑结构防中震和大震的方面展开论述。2、建筑物结构抗中震设计分析2.1、结构体系应设有多道抗震防线,在进行建筑结构选型的时候,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对来说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多道防线的抗震结构,该结构当中剪力墙不仅仅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还可以充当第一道抗震防线。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剪力墙数量,其主要承受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应该不超过50%。除此之外,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来实现优良的多道抗震防线性能。2.2、结构体系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对于建筑结构抗中震来说,增强结构的刚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刚度最起码应该要满足规范规定要求,保障建筑结构能够的完整性,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层建筑主体侧力结构的刚度不宜过大,略超过规范值即可,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一旦主体侧力结构的刚度过大,会致使地震的作用加大,增大了地基基础的负担,同时也会使得结构的截面和构造配筋增大,容易造成浪费。3、建筑物结构抗大震设计分析3.1、对于大震,建筑结构应该达到“大震不倒”的要求,这也一直以来被国际所认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该严格控制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以保证大震结下结构的安全,笔者结合了自身的工作经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制值宜控制在下表的范围内。表1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建议限值结构类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制备注一般混凝土结构复杂结构框架结构-不适宜复杂及超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3.2、对于楼梯平台梁来说,应该增加抗扭密箍及梁侧纵筋,楼梯板应设置双层配筋,尤其要加大纵筋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应该不能低于Φ12@200,在楼梯平的梁端应该增设混凝土构造或者暗柱,若采用的是填充墙则应该配置横向钢筋。3.3、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应该适当增加其主配筋率,并通过焊接缝来封闭配箍和钢筋。而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应该注重增加剪力墙连梁的密箍,缩短其间距,控制其不超过100mm,直径不小于8。跨高比不超过215的连梁除了增加剪力墙连梁的密箍,同时还需要对梁侧腰筋进行加强增大,使得配筋的直径控制在14以内,间距不大于150mm。3.4、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剪力墙应该高于抗震计算的水平,同时还要满足构造的要求,横向和纵向的配筋率都应该提高0.05%~1.00%左右,对于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配筋率应该提高0.2%。3.6、结构的防震缝应该留有充足的宽度,根据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进行精确,考虑到施工的影响,可以适当增大防震缝宽。结束语当前我国建筑结构抗震工作以及小有成就,但是面对日益频发的地震灾害,继续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小震、中震和大震的区分,以及如何在结构设计上来抵抗中震和大震的破坏,文章主要结合了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尚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能够以此引起业内人士重视,在今后有更多的成果。参考文献[1]杨小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地震破坏机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2]闫培雷,孙柏涛,陈洪富.汶川地震震中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0(03)[3]季静,黄艺燕,韩小雷,郑宜,何伟球.高层建筑基于性能的粘滞耗能支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J].建筑结构.2008(07)------------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