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书有感》优秀课堂实录《观书有感》优秀课堂实录[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课堂教学设计特色]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课堂教学流程实录及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导入生背诵《观书有感》(古诗琅琅上口的节奏,简练的文体易于学生背诵,学生上课前大多已会背诵。)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生:能!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生:翻开课本,看字词。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关键部位,既利于识记字型,又利于正确布局书写。)生默写并自查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生:我查字典知道的。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据老师了解“鉴”在2000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有5种意思,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镜子”?生不语(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犹为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生1:我觉得“鉴”在这句话中应理解为“镜子”。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字词了。)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平如镜所以“鉴”在这儿应该理解为“镜子”的意思。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生:当“打开“讲师:这个老师知道,我是向那位同学学来的(手指先前查字典的同学)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生:天光和云影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生:来回移动师:能否说成“晃动”?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古诗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联系上下句理解感悟,这是一种阅读能力。)师:天光哥和云影妹在半亩方塘里手拉手散步,心情怎样?生:好高兴呀!师:你怎么知道?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师:诗人问什么呀?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大多古诗都是逗号句号,此处问号有必要作一强调。)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生齐读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师:如果没有活水呢?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生3:水还会被污染。生4: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生5: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师: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老师曾看到过一个小池塘,里面漂满了污物,夏天还有浓浓的臭味,要是诗人看到这样一个池塘,又会写出什么诗来呢?生思考后急切地动起笔来。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