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昆明九洲医院http://news.kunming.cn/hot/news/new/node_40060.htm研究证明:保持7分饱可增寿“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从古至今,吃饭不能吃太饱就是被公认的养生之道。如今,这句话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实。美国《洛杉矶时报》8月24日刊登的瑞典最新研究,提醒那些在饭后揉着肚子、扶着腰、打着饱嗝的人们,哪怕是短期暴饮暴食,带来的健康灾难都无法挽回,不仅体重几年内会一直上升,对全身的伤害甚至会持续很多年。专家指出,如果一个人的饮食长期毫无节制,则会使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状态,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营养过剩,无益于健康。现象常吃7分饱,寿命能延长30%“吃了吗”,这句国人打招呼时最常说的客套话,足以说明人们对吃的重视。“谁能不吃饭呢?只是现代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吃得越来越好才带来了问题。”专家说道。对于只吃七分饱能延长寿命的说法,专家告诉记者,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饮食过量则直接导致营养过剩,极易诱发高血压、心血管病、肥胖及消化系统癌病。据了解,美国有项实验证明,老鼠如果每天减少30%的食量,就能延长30%的寿命。而人如果在年轻时经常吃撑,其危害甚至会影响两代人的健康。之后,澳大利亚专家的研究进一步得出结论: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寿命将增长20%-30%。所以说,寿命是自己从嘴里省出来的。老鼠吃得少,活得就长,这已是定论。那么,人和其他一些大个的哺乳动物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呢?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老化研究所专家,在对狗、恒河猴等哺乳类动物进行了15年的分别喂养后也发现,每天少吃25%的狗,无论从快乐程度、活动能力上看,和另一组吃饱了的狗没有差别,但吃得饱的狗在5年后就开始出现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到第7年就有狗出现快速衰老,陆续死亡,但吃不饱的狗的寿命却延长了50%;而那些每天少吃30%的猴子,寿命也延长了30%以上,而且这些猴子更具活力,患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机会也少很多。观点“七分饱”足够维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专家说,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七分饱”是一条重要的养生之道,国外的种种试验相对我们中华医学来说,算是“后知后觉”。专家指出,中国人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饱”仍然是大多数人对饮食的认识。“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也就是说,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避免身体受到伤害。当然,在没有食欲时,也不应勉强进食,过分强食,脾胃也会受伤。有数字表明,粮食缺乏使全球每年有300万以上的人因吃不饱而死亡,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同样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暴食暴饮、营养过剩所造成的肥胖病。专家指出,其实人在保持“七分饱”的状态下,足够维持人体正常所需的营养,到了感觉到“饱”的时候,至少是多吃20%或30%,这些就已经过剩了。这部分食物只会让机体超负荷运转,增加脏器的负担,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就会转变为脂肪存积于体内,形成肥胖,并引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疾病。支招如何拿捏“饱”的尺度对于摆在面前的一桌美食,吃起来就忘了还有“七分饱”这回事,这个尺度如何拿捏呢?专家指出,“七八成饱”就应该停在可吃可不吃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胃里没满,但这口不吃也无所谓,这种肚子不胀、不打嗝的意犹未尽状态其实是最健康的。”1、首先应该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2、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3、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4、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5、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6、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买小包装的食品,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比如豆类、魔芋等,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时有意识地帮别人转桌夹菜,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7、实在感觉不满足,就以水果、不含油脂的蔬菜来“充饥”。解密“七分饱”6大益处千金难买1、避免引发胃肠道疾病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之外还常吃夜宵,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如果胃总是处于一种饱胀状态,胃的容量就会过大,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易造成消化不良。由于让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此外,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会产生许多毒素和致癌物质。这些毒素和致癌物质不但易使人患肠道疾病,还会被肠道吸收,透过心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