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doc

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2.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3.★世界人口增长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自然增长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较低人口增长特点缓慢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人口政策较高很快比较稳定,一些国俄罗斯、鼓励生育,家的人口数量还德国、日引进移民会逐渐减少本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开始趋中国、印于缓慢度、巴基斯坦等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据此,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和现代型(低低低)三种类型。5.★目前,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为传统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6.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7.★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不足,(2)养老负担加重。8.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取决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而且取决于人口基数的大小。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又被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2.人口迁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时间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4.★我国的人口迁移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减少特点时间古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原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特点大批迁移流向地区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自发迁移,流量增大,流向变化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内地山区农村贫困沿海;平原;城市;发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5.★影响人口迁频闹饕蛩赜辛椒矫妫阂皇亲匀换肪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交通通信、家庭婚姻、文化教育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常见案例:6.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7.人口迁移:(1)对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加强对外联系,带来资金技术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2)对迁入地:人才的流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8.“民工潮”问题的原因:(1)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2)城乡的经济差距,(3)国家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警戒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世界:100亿,中国16亿)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4.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防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世界60亿,中国8-9亿)5.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6.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举例:(1)团块状:主要分布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如成都,合肥,华盛顿等;(2)条带状:主要沿着河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