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震云预测地震续探徐保华徐秀登(浙江师范大学卫星遥感中心)引言地震云预测地震最早出现在我国,并把地震云作为“震兆六端”之一。这种地震预测的方法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曾一度在中国和日本复苏,但后来(1985年后)又归于沉寂。日本后健田忠三郎发现地震云并预报了1978年3月7日日本广岛7.8级大震。70年代,中国研究地震云者主要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吕大炯为首,一度有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报,后编写出版了地震云专著。继吕之后,中国执著进行地震云与地震关系总结和实践的是中国宁夏贺兰县业余爱好者王斌。他从1985年开始每天坚持观测、摄影天象,验证特种云象与地震的关系,已积有几万张掌柿虾头岣痪椤5苯裼玫卣鹪圃けǖ卣鹱钣谐尚У牡蓖坡妹阑耸僦俸啤#梗澳甏迹倮?用卫星云图取代了肉眼观测。形成了一套预测中短临地震的基本方法。利用该方法,从90年代初期开始,他的团队一直对全世界的地震进行预测和预报,将预报信息以及结果同时在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发布,接受世人的检验。10多年来他成功预报了几次大地震。一、地震云的识别标志地震云也是云,它和气象云的根本区别点在于地震云是地震构造活动的气象反应。根据寿仲浩的研究,地震云具有以下区别于气象云的特征:时间上,地震云都是突然出现:空间分布上,地震云和断裂构造带密切联系,它们多形成在断裂带上方,尾部总是指向震中附近;形状上,主要是线形,还有平行线,蛇形,鱼鳞形。吕大炯等认为地震云系地下气体沿断层上升,主要呈细长稻草绳状或长条带状。=、地震云和地震三要素的统计关系寿仲浩对地震三要素的确定是通过比较、统计方法来实现的。通过对地震云出现时间和地震发生时间作统计得出地震时间窗:从地震云出现到地震发震的最长时间为103天,平均为30天。通过对某地区地震云云量和震级的统计,得出震级窗。震中是由地震云的尾部来指向,如果地震云发生飘移,还应该考虑风向、风速的影响。王斌的经验:①与时间的关系:不同地区震前出现震兆的时间不同。一般,震前几个月内出现的比较多。②与地震位置的关系:如许多地方同时出现震兆云,但只有发生地震的地方会反复出现,其他地方则阶段性出现,即有云的地方不一定有地震,但有地震的地方必定有震兆云。台湾每次发生大地震前,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都会出现中低云区,其面积大小会变动。③与震级大小关系:地震大小与云团面积大小和其存在时间周期成正比。三、地震云成因机理探讨?地震云成因众说纷纭。较旱的理论由El本的真锅大觉教授提出,该理论存在较多缺陷。我国科学家吕大炯提出的观点,弥补了该理论中的很多不足。他认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鹾摩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寿仲浩对地震云的成因机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模型。按寿的成因模型。似乎形成明显地震云的水蒸汽有赖于岩石高温下的脱水。但是根据著名的杜乐天研究员的流体地球观,地球内部存在巨量的高压、高温、高能的超?442?临界态流体,存在四个规模比大气圈大得多的气圈。地球流体的总发源地是地核的强大氢流。但在上地幔和地壳中有储气库,它们既是地下巨大热能库又是特异自然灾害孕灾体,当然也是地球排气的主要气源。地下热气上升的驱动力,杜认为来自巨大的压力差,温度差,浓度差,密度差等。地震专家郭增建等研究认为,排气可以是地应力内因,也可以是固体潮和低气压等外因,如地应力引起局部形变、断层错动产生让位条件、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固体潮、地面温度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等等。综上分析,震前震源区地球加剧排气,特别沿活化断裂带排出流体(或者热流或者热汽或者二者混合体)的内外条件是充分的,因此,孕震区短临期间呈现红外增温异常是普遍的,以及在有利气象条件下出现地震云是很可能的,而且两者是同源异象产物。四、震例分析下砸我们就对其中三种比较常见而且容易捕捉的地震云变化情况,举相应的震例进行分析。1、无云区或少云区里,某个地方突然开始出现线状云。该线状云有自己较独立的生存周期,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对它影响不大。2005年4月23日9时(世界时,下同)台湾地区上空云很少:10时,台湾岛花莲东部海区出现了线状云,沿琉球弧NE向展布;Il时,线状云变长、变厚成椭圆状:15时,线状云变长、变窄,南移至琉球弧南,推测地震云已经开始进入消褪期,至i]19时地震云完全消失。4月25日1时,在23日10点时的相近海区又出现细椭圆状云:2时加长,aN加粗,16时消失。结合NCEP在23日oN至27日12时增温异常图象,我们作了内部三要素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