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doc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经济学作业1、假如玉米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当玉米供给由于年景不好减少10%时,农民收入会、假如玉米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增加还是减少,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会大于还是小于10%?%解:若玉米的价格为P,产量为Q,则其需求弹性Ed=P?Q?,Q?P假定农民所卖玉米等于市场所需玉米,则农民收入为P×Q,玉米供给由于年景不好减少10%,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设上升量为?P,则农民的收入变化量为(P+?P)×(Q-?Q)—P×Q而【(P+?P)×(Q-?Q)—P×Q】/(P×Q)=?P?Q+?PQ??P?Q(?P?Q较小))PQ≈?P?Q………….①PQP?Q?P?Q?<1,则>=10%Q?PPQ?P?QPQ因玉米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则0<Ed=①式大于0,因此农民的收入将增加,变化率为所以当?P?Q?P?Q=10%,即=10%+=20%时,农民收入增加量等于10%;PQPQ当?P?Q?P?Q>10%,即>10%+=20%时,农民收入增加量大于10%;PQPQ?P<20%时,农民收入增加量小于10%。P当10%<2、证明,如果非线性反需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那么,非线性的边际收益曲线可以是、证明,如果非线性反需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那么,需求量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需求量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3、在研究生应试准备时,某人发现分别投入同样的时间可以使“金融经济学”的成绩、在研究生应试准备时,某人发现分别投入同样的时间可以使“金融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在这种情况下,从60提高到80分,使“微观经济学”的成绩从65分提高到81分。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将时间投入到复习“金融经济学”当中去。他认为应该将时间投入到复习“金融经济学”当中去。分别给出支持该观点的论据和反对该观点的论据。和反对该观点的论据。解:应该根据考生追求的目标来进行分析。若考生追求的是单科成绩提高最大的目标,则他应该将时间投入到复习“金融经济学”上,因为同样的投入成本(时间)“金融经济学”的收益较大(80-60>81-65),。而若考生追求总数即总效用最大的目标,可以用无差异分析方法来分析该考生的最优选择。以纵轴表示花在“金融经济学”上的时间,横轴表示花在“微观经济学”上的时间,则可建立该考生的无差异曲线图,该研究生的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另设花在“微观经济学”上的时间的时间为X,花在“金融经济学”上的时间为Y.当考生的时间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其总效用最大。此时,有时间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而此时的时间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80-20)/(81-6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Y/(16-X),当(80-20)/(81-65)=Y/(16-X),即5X+4Y=80时,该研究生的总效用最大。所以,若该考生追求总分数即总效用最大,则他应该将时间分配在“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两门课程上,且满足5X+4Y=80,而不是将时间全部投入到复习“金融经济学”上。4、说明以GDP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优点和缺陷。、的多少来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优点和缺陷。解: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进而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但是,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GDP等,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其缺陷和局限主要有:(1)GDP不能反映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的生产活动等,没有反映出来,市场化程度低的国家GDP有低估可能。(2)地下经济活动包括非法与违法经济活动,如贩毒走私、偷税逃税等难以得到反映。(3)GDP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比如两国GDP相同,甲国军事活动费用庞大,乙国用于文教设施花费较啵捎?GDP结构的差别会给甲乙两国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社会经济中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市场价格,在GDP中体现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影响,还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状态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GDP是反映经济增长与发展结果的总量,而没有反映一个社会为此付出的所有代价与经济效率。5、甲、乙二人就储蓄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甲认为“高储蓄会抑制总需求,、乙二人就储蓄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甲认为“高储蓄会抑制总需求,从而导致收入停滞或下降,比如我们在刺激消费”乙认为“高储蓄会带来高增长,从而导致收入停滞或下降,比如我们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