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与头针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脑电生物反馈与头针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研究.doc

脑电生物反馈与头针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研究.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电生物反馈与头针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研究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儿童多动症又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该病以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以及活动过度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1]。严格地说,ADHD从病原学、病理生理学或临床症状学而言都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具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特异性症状组合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及识别可涉及儿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与知识。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n首先提出了“多动症”这一概念。我国学者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关注报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一般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的患病率在3%—9%,我国学者调查结果为2.59%~7.125%[2]。据此判断我国目前大约有1500--2000万的学龄期儿童患有这种疾病,居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首位[3],其中约有70.85%的多动儿童表现出学习困难、跟不上正常课程进度。大约70%的多动症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25%的患者可持续到成年。Weiss的长期随访显示ADHD是过失杀人、驾车意外、早孕、性传播疾病、药物及酒精滥用的危险因素[4],并且发展为物质依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五至十倍。可见,ADHD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的不良后果将远远超出疾病的本身,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理应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值得忧虑的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的患者家长及教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正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儿童行为研究专家王玉凤教授最近指出:“ADHD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目前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该病认识存在误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除探索最佳治疗方案外,更多的是呼吁社会关爱ADHD患儿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本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多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ADHD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因此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目前普遍认为AHH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免疫因素和社会家庭心理环境因素、及微量元素失衡、轻微的脑损伤和大脑发育异常等相关,但没有一种机制能圆满解释。对于此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尚无一个被同行公认的、具有特异性的检查指标和客观标准。目前医疗实践中主要依靠病史收集、患儿多动行为评估、神经生理测验、注意力测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等各方面综合判断后作出诊断和鉴别。多动症的行为评估法及各种量表的测验常由于评价者的职业、性格爱好、经验学识及对患儿的要求期望不同等各方面的影响,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和局限性。脑电波是进行ADHD临床病理生理诊断的有效指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脑的功能状态。ADHD儿童脑电图中反映无意识和深沉放松的θ波成分较多,而反映注意力集中和精神紧张的β波下降。有研究报道正常6~8岁儿童的θ波/β波比值在5.5左右,而ADHD儿童高于此数值[5]。因此θ波/β波比值常认为是诊断ADHD和反应病情程度的一个较准确的客观指标[6]。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IVA—CPT)是一种通过测定儿童的控制力商数和注意力商数来反映受测者当前状态的检查方法。它能够在测试儿童视觉持续注意力的同时测试其听觉持续注意水平。对于儿童,IVA—CPT的测试不但能够提供可以用于ADHD行为判断依据的客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判断造成的偏差,还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评判脑部功能障碍方面的数据。有关研究发现,ADHD儿童在CPT中漏报数多、击中率低、维持注意时间短和反应时间长[7]。目前IVA—CPT被公认为是诊断ADHD较客观的方法,是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别开来的最为可信的心理学测试方法。近年来对ADHD患者治疗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研究亦常以此为衡量手段[8、9]。由于大部分ADHD患者的学业和职业成就远远落后于正常人,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利他林为代表的中枢神经兴奋药虽在改善本病症状上有较好疗效,但由于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适、失眠、及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复发率高并有成瘾性等缺陷,使其难以为大多数患儿与家长接受[10],因此有专家认为,青春发育期儿童原则上不宜使用。在欧美一些国家迄今很少或根本不用药物治疗[11]。但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特效性药物在短期内也就无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