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_618.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如何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_618.doc

浅议如何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_618.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gmail.com浅议如何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提出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反倾销;反倾销规避会计;对策近10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反倾销正被一些国家滥用,成为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则成为这种“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已有30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500多起,涉案金额高达近200亿美元,涉及商品约4000种,继日本和韩国之后,我国成为遭受反倾销投诉和调查最多的国家。一、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1.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根据WTO反倾销条款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各国反倾销法一般都规定,一旦对某一国外产品裁定反倾销税或其他的反倾销措施,除出现特别情况外,其裁决效力将持续5年。5年后,如果本国生产商或反倾销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延长,经过复审程序后,反倾销措施还可再延长5年。因此,一旦我国出口产品被裁定征收反倾销税或被采取其他措施后,要么产品的价格将很难再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自动退出该国市场;要么产品的出口数量将会被大幅削减,造成出口的急剧萎缩。2.引发了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我国出口产品在一国被提出反倾销投诉后,其他国家认为我国产品将会退出该国市场,因而担心我国产品在被挤出申诉方所在国市场后转而大量涌入本国市场,于是也采取“预防性”的反倾销措施,这就造成我国产品在一国被投诉后,往往接二连三地在其他市场也被投诉,例如中国焦炭,在被印度反倾销后,欧盟也开始对这一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同时美国也启动了对该产品的预防性调查程序。因此,世界各国强加到我国头上的反倾销行为,给我国许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直接造成许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经营困难,甚至被迫停产,进而对相关的产业链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二、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的作用反倾销规避会计是指通过建立避免引发反倾销调查的会计预警系统,在国外未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出口企业实施反倾销会计的规避战略,避免反倾销调查的发生,实现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保护。其作用如下:1.信息收集出口企业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不应等到反倾销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而是应该未雨绸缪,在产品出口阶段便注意搜索产品可能被诉倾销的有关信息,通过收集与企业进行反倾销相关的国内外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与竞争对手的各类财务、成本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2.监测危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如果谋划要对某一国家进行反倾销时,往往是由一些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首先进行联合舆论宣传,争取大众的同情,然后向政府施压,进而由某些公司联合提出反倾销诉讼。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经济利益的倾销、反倾销关键因素时,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控制危机当企业发生潜在的倾销、反倾销危机时,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到导致反倾销的根源,把握反倾销给企业带来的危害程度,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及时阻止倾销、反倾销的进一步恶化,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三、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的对策1.建立反倾销会计机构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所需的信息比较庞杂,除了企业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自身的财务信息以外,还需国内外市场行情的信息,进出口总额,相关产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宏观方面的信息等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在内部设立反倾销专门机构,配备反倾销会计人员,收集和研究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如我国驻外经商处向国内提供的研究报告、经贸信息网提供的进出口信息、海关进出口统计公报、行业商会的统计信息以及国家商务部通过“产业损害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