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技术的红细胞血型检测及其应用策略.pptx
上传人:书錦****b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DNA技术的红细胞血型检测及其应用策略.pptx

基于DNA技术的红细胞血型检测及其应用策略.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前已经命名的所用红细胞血型系统ISBT(一)血型的基因基本被染色体定位和克隆测序(二)血型基因的组成已基本被阐明30个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已经被认定、克隆、测序。ABO、Lewis、H、I、Globoside和P基因编码糖基转移酶,这些糖基转移酶催化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上的寡多糖。其它28个基因编码表达在红细胞表面的蛋白抗原。(三)血型多态性抗原分子基础基本被阐明基因突变突变(mutation):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的改变。1)点突变(pointmutation):单碱基置换。•同义突变(samesensemutation):氨基酸无改变,无突变效应。•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新密码子,氨基酸序列变化,产生突变效应。•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变成终止密码,合成不完整多肽产生突变效应。终止密码突变(terminatorcodonmutation):合成过长的多肽,产生突变效应。•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DNA链中插入1个或几个单碱对,使突变处以下部位密码发生变化,使合成的氨基酸种类或序列变化,产生突变效应。2)片段突变:DNA链中小片段单碱序列发生缺失、重复或重排,产生突变效应。O1RhD(-)的分子基础:基因缺失多核苷酸插入CcEe多态性分子基础MMNSs血型抗原及分子基础(2)基因杂交血型抗原不表达的常见机制:三、血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1、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或有争议的问题2、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红细胞抗原功能3、有助于人类学、疾病相关性等研究4、为开展血型基因分型(分子检测)奠定基础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或有争议的问题(2)类N特异性(3)解决有争议的亲权关系OOOO四、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方法4、红细胞血型常用基因分型方法PCR-RFLPPCR-SSCPPCR-SSPPCR-SSOPCR-SBT•基因芯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RFLPs•PCR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PCR-SSCP序列(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法Sequence(allele)specificoligonucleotide,S(A)SO根据硷基互补的原则,制备识别特定寡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探针,并标记示踪物,在高强度条件下与变性DNA样品杂交,检测示踪物,阳性者为检出相应的等位基因。相关概念:生物芯片(biochip&bioarray)技术:根据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DNA、RNA、多肽、蛋白质等各种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分析。将大量靶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点与点间距小于500um)排列在载体上,通过荧光标记的探针杂交,计算机扫描分析获取数据,是一种快速、高效、高通量分析生物信息的工具,特别适用于一次性进行大量靶基因的杂交探测。DNA序列测定五、红细胞基因分型应用策略Whereare,ve,and,vherearewe.going,withDNA-basedapproachesi:nimmunohematolo白带Isserology且nished?•操作简单•直接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常用试剂价格低2、血清学方法的缺点3、基于DNA技术的血型分型方法的优点4、基于DNA技术的血型分型方法的缺点5、哪些情况需要应用基因分型方法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目标•通过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型方法的结合,正确鉴定所有血型(包括稀有型、变异型)•对所有献血员进行在临床上有意义的血型的基因分型,建立数据库。•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型的基因分型,尽可能输注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