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治山西转型跨越排头兵面对山西转型跨越的这场“大考”,长治,一次又一次的率先突破,交出了独具“长治特色”的精彩答卷。编者按:2011,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起步之年,长治先行先试率先崛起。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千亿元,在全省独占鳌头。在全省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治市综合排名第一。今年1~6月份,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长治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系统性、全方位推进工作落实,特别是推出“六项制度”、“七条硬规定”和“八个推进办公室”,充分体现了本土化、项目化、责任化,在全省具有推广性意义。“长治要紧紧抓住中央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这把尚方宝剑,勇于攻坚克难,大胆寻求突破,敢趟改革的‘深水区’,敢闯发展的‘无人区’,敢破经验的‘权威区’,闯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路,努力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市委书记田喜荣的态度很坚决。从制度保障到科技支撑,从金融创新到投资拉动,从民生保障到创造百姓更加美好生活——面对山西转型跨越的这场“大考”,长治,一次又一次的率先突破,交出了独具“长治特色”的精彩答卷。这份答卷是如何完成的?其示范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总编辑吉喆带队奔赴山西转型跨越专题报道的第一站——长治,与中共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进行了一次深度的采访交流。“长治是山西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全局的一部分,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这一句平缓的开门语让记者立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坚定和担当。同时,也使记者对此行的《长治市转型跨越发展》专题采访有了更多的期待!抵达长治之前,记者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对山西省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做了大量信息收集和研究,根据初步研究显示,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速还是在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成效方面,长治市都是山西十一地市的排头兵。对田喜荣这位被誉为“经济建设高手”的市委书记也是“未见其人,已闻其声”了。随着田喜荣对长治市经济建设工作准确、深入的介绍,一幅长治市经济建设发展图卷在记者面前徐徐展开,越来越清晰……“双千亿元”显潜力“近年来,长治市在全省的经济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省会城市太原,而在经济增速,特别是发展活力方面,长治市则是全省第一。”对于发展成就田喜荣一语带过。事实上,2011,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起步之年,长治先行先试,实现了率先崛起。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部署,长治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长治市gdp突破千亿,达到1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总量全省第一。以实现“双千亿”为标志,长治已步入了加速发展、跨越腾飞的历史拐点。今年上半年,长治市紧紧抓住“项目落地年”的有利契机,加大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力度,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协调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0.9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1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1万套,竣工703套,开工率全省第一,竣工率全省第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5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76.1%和58%,全省领先。成绩是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体现,更应该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继续保持长治快速发展的同时,田喜荣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他提出了:“一个龙头,三轮驱动”的发展思路。龙头高昂强实力一个龙头,即以经济建设为龙头。田喜荣认为,加速推进经济建设,要牢牢把握各种有利因素,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深化招商引资,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把增量作大、把存量调优,实现“稳”有保障、“进”见成效、能快则快。对于转型跨越发展来说,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在存量方面,需要怎么转,具体说就是如何响应国家和省里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长治市情来调整产业结构,改建、提升或者淘汰企业和项目;二是在增量方面,需要怎么上,具体说就是如何响应国家和省里的新兴产业政策,结合长治市情来发展新兴产业,投资、招商企业和项目。为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长治市正着力打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