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互联技术》第六章路由协议一.路由表的结构在研究路由选择时,需要给每一条链路指明一定的代价。这里“代价”并不是指“钱”,而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度量(metric),如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是否要保密、传播时延等,甚至还可以是一天中某一个小时内的通信量、结点的缓存被占用的程度、链路差错率等。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算法。路由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preference/metric(管理距离、路由优先级/代价)什么是管理距离?比如说,直连路由、静态路由、rip、ospf都发现可以到达网络A,那么路由表中应该添加哪一条呢?谁的管理距离小(路由的优先级高)就添加谁的。用于协议之间的路由好坏判断。什么是代价?比如说,ospf发现到网络A的两条路由,那么应该选用哪条呢?代价小的那条将会被选用。用于同一协议的路由好坏判断。二.路由协议的分类2.IGP和EGP3.距离矢量、链路状态路由协议4.有类路由、无类路由三.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2.缺省路由配置四.RIP协议RIP有以下一些主要特性:RIP属于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RIP消息通过广播地址255.255.255.255进行发送,使用UDP协议的520端口RIP以到目的网络的最小跳数作为路由选择度量标准,而不是在链路的带宽和延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RIP是为小型网络设计的。它的跳数计数限制为16跳,这限制了网络的规模。RIP是一种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子网设计。RIP周期进行路由更新,将路由表广播给邻居路由器,广播周期为30秒。RIP的管理距离为120。RIPv2(RFC1723)是RIPv1的扩展版本。在RIPv2的消息包中包含了子网掩码信息。在RIPv2中,更新消息发送到多播地址224.0.0.9。RIPv2可以关闭自动总结的特性。RIPv2采用跳跃计数作为链路代价值。RIPv2采用和RIPv1相同的计数器。RIPv2的跳跃计数的最大值也是15跳。RIP协议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使用UDP的端口520)。因此RIP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IP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2.RIP协议原理“距离”的定义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RIP协议中的“距离”也称为“跳数”(hopcount),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RIP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距离”的最大值为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RIP协议的三个要点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以后,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RIP协议的收敛(convergence)过程较快,即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选择信息的过程。3.RIP协议的路由自环问题4.路由自环问题的解决(2)水平分割(3)触发更新(4)路由毒杀和反转毒杀(5)抑制定时器更新(Update)周期时间—30秒失效(Invalid)计时器—180秒清空(Flushed)计时器—270秒抑制(Hold-down)计时器—180秒5.RIP协议的版本6.RIP协议的配置Router1702-1_config#iproute192.168.30.0255.255.255.0192.168.20.2Router1702-1_config#iproute192.168.40.0255.255.255.0192.168.20.2Router1702-1#showiproute显示结果如下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