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价值”简析“价值”简析【文章摘要】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国外有三种基本观点:客体说、主体说和关系说。在国内也有意义关系、满足主体需要等多种观点和看法。对于“价值”的界定,学术界争论已久。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词】国外价值说;国内价值说;价值;大学生什么是价值?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大学生对价值的认识却并不十分清晰。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我们对价值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理解上,还应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学术界关于什么是价值,也是争论已久。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认识。一般来说,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1国外价值说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国外就有三种基本观点:客体说、主体说和关系说。1.1客体说美国学者罗尔斯顿、德国哲学家舍勒等持客体说,罗尔斯顿关于价值的观点是片面的,属于机械的客观论。他认为在人类出现之前,人们所意识到的那些自然属性就已经客观的存在于大自然之中了。观赏者将自然物的这些属性用直觉将其记录下来,从而翻译成实实在在的价值。可以说,罗尔斯顿肯定了价值具备的客观性,但是忽视了观察者作为主体的作用,认为价值与主体是不相关的。而舍勒简单地认为,价值是直观的现象或者是现象学上的直观,它直观地存在着并在感受中给予我们。1.2主体说哲学家培里、罗素等人主张主体说。他们认为价值是纯粹主观的,是主体欲望、兴趣、需要以及情感的产物。其中罗素认为如果两个人在价值问题上意见不相统一,那么他们只是对一种口味的不同而并非是对任何一种真理存在不同的看法、意见。他认为价值是纯主观的东西,价值也仅仅是人们表达主观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价值哲学领域,美国现代哲学家培里以提出现代经验主义、现代自然主义的一般价值论——“价值兴趣论”而著称。培里用公式说明了自己对价值的观点,即“x是有价值的=对x发生兴趣。”他认为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那便是具有了价值,片面的将价值归结为人们的兴趣,或者是兴趣对象的任何东西事实上都是有价值的。这些哲学家坚持主体说实质上是将客体的作用忽视了,将主体的作用夸大了,因此他们的观点脱离了一定的实际情况,属于片面的。1.3主客体关系说哲学家厄棱费尔和费龙迪齐持主客体关系说。奥地利哲学家厄棱费尔认为,价值是一种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它既不是纯主体的,也并非纯客体的。阿根廷哲学家费龙迪齐持有的观点是,价值是一种完形性质,是综合主体和客体的优点,与价值相关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价值对象性质的影响,也与主体相关的其他所有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的影响。总而言之主客体关系说对于单纯的客体说和主体说是有所超越的,它是对西方哲学主体说和客体说借鉴、吸收其合理之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2国内价值说2.1价值关系就是意义关系我国的袁贵仁教授提倡用“意义”界定价值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名了、通俗易懂。该教授认为在哲学范畴中的价值,表示的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或者是消极的意义。在这里积极的意义指的是价值关系,而消极的意义是一种与此性质不同的价值关系。为了区别二者,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叫做正价值,将其简称为价值;对于消极的意义则称为负价值。这种意义的界定是当前学术界多数学者赞同的一种价值观点。2.2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价值,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所需要和利益所需要的东西。该观点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需要是客观的,需要和想要、欲求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承认了价值的客观性,这种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但是价值如果用“满足主体需要”来界定的话,很容易导致价值判断的偏颇与失真。2.3价值是合目的性以合目的性来界定价值。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目的”并非人类所特有的“有目的意识”、“内在动机”或是“有目的意向”的意思,具体指的是系统的一种指向或是状态,即物质系统的运动、活动与行为总是倾向于达到它,而不是其初始条件如何的状态,所以目的是系统运动的客观指向。这是从广义价值论来界定的,无疑也是合理的。还有一种理解认为,价值的普遍本质在于,客体对主体来说的合目的性。如果客体合乎主体的某种目的,那么就有某种价值;如果不合目的,就没有价值。这样的观点只能产生混乱。该观点否定了价值的客观性,实质上就是主观价值论,与西方某些学者的观点类似并非客观事实。2.4价值是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