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三角形内角和教案锦集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1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以及已知两个角度数求第三个角度数。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大小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若干量角器剪刀。教材与学生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对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比较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材为了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安排了两个活动,通过学生测量,折叠,撕拼来找到答案。学生在已有的会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基础上,会首先想到这种方法。但测量的误差会导致测量不同,因此,学生会想到采取其他更好的办法,通过亲手实践,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呈现真实状态。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大三角形,一个是小三角形(图略),到底哪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比较大呢?学生各抒己见。二、提出问题:师;刚才我们观察三角形哪个内角和大,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猜想,可以肯定,必定有错下面我们来测量验证。(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一量,算一算图中大小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做好记录,记录每个内角的度数。(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由小组汇报测出结果(三角形内角和)(4)师小结:我们通过测量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测出结果接近180。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归纳总结:师引导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就是180呢?(一)组内探索:(1)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更好的办法。(2)以小组为单位边展示边汇报探索的过程与发现的结果。(有的小组想不出来,可以安排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结果,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到良好的学习方法)(3)把你没有想到的方法动手做一次(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过程)(4)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进行操作演示。(二)教师演示撕拼法1。教师取出三角形教具,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图所示2.师:这三个内角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生: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师:平角是多少度呢?说明什么?生:180?说明三个内角和刚好等于180。师:这种方法是不是适用各种三角形呢?3。学生每人动手实践,看看是不是不同的三角形是否都有这个特点,也能拼出一个平角呢?进行实验后,结果发现同样存在这一规律,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折叠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那是因为测量的不那么精确,所以说“接近”,又通过撕拼方法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说明三个内角和是180,现在再来演示另一种实验,再次证明我们的发现。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在学生完成这一实践后肯定这一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发言,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后老师在演示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学到知识印象颇深,也理解最为透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巩固练习,知识升华。1.完成课本的“试一试”第三题。2.想一想:钝角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锐角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和能小于90吗?3.有一个四边形,你能不用量角器而算出它的四个内角和吗?试一试,看谁算得快。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角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从结果上看,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师:观察的真仔细!(点击课件,出示多种多样的三角形后提问)同学们,咱们都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是这个样子的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这些任意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回答可能有二]:(一种全部说是:)师:请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认为?生:……师:看来,大家是通过这两个三角形猜想的,是吗?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一种有一部分同学说是,有一部分同学说不是:)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老师看你们有答案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奇思妙想?生:我准备用量的方法。师:然后呢?生:然后把它们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就知道了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