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7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1一、活动背景:秋天以其阳刚之美已姗姗走来,不论是秋风、秋雨,还是飞花、落红,不论是金色的田野,还是染红的枫叶,不论是飘香的水果,还是怒放的秋菊,抑或高远的蓝天、飘动的白云,都能给我们带来一番感慨,一番感悟,甚至思索。二、活动目的:1、亲近自然、开拓视野,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2、通过开展健康有趣的集体活动增进生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三、活动内容:“xx野生动物园一日游”四、活动时间:暂定于xx月26日(周三),如遇雨天或改期将另行通知。五、活动行程安排:8:00来园到各班教室集合8:30准时发车9:15购票入园,车览猛兽区,参观珍稀白虎,白狮,狼等动物。10:00到海豚馆,观看海豚明星表演。11:00用午餐12:00参观美洲大猩猩,澳洲袋鼠,非洲长颈鹿等和小动物零距离接触。13:30快乐游戏时间。15:00返回幼儿园温馨提示:这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秋游,也是孩子们来幼儿园后第一次外出游玩,所以,小班的家长一定有点担忧吧。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参与这次秋游活动,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充分做好秋游前的准备工作,希望家长朋友做好以下准备:1.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在车厢里走动;告诉孩子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请告诉孩子不要离开老师或群体。2、在秋游活动中,可以带少许的零食使孩子乐于与同伴分享,增进同伴间的友情,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3、建议为孩子准备一个坚固的双肩小包,鼓励孩子自己保管,包内放置一些必须品,如:餐巾纸(干湿两种)、水、小零食。(切记:不要放得过多过重。)4、建议家长为孩子穿着舒适的服装(建议是开衫),穿着便于活动合脚的鞋子。(因为我们是沿路欣赏风光的,我们要用双脚步行哦。所以一双轻便的鞋和宽松的衣服能使我们的孩子减轻疲劳。)5、最近一段时间内,身体不适或体质较弱的孩子,家长可酌情不予参加。活动费用:80元(要参加秋游活动的孩子,请在周一放学之前把钱交给班主任,谢谢大家的配合!)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2一、设计思路:为了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走进田野感受农家的乐趣。我班组织一次“相约春天、走进自然”的摘草莓社会实践活动。二、活动时间:xx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9:00三、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相互协调的能力。3、通过活动增强亲子、同伴间的交流,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四、活动地点:通富北路草莓园五、参加人员: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幼儿和家长六、活动流程:1、全体集合,教师谈话交代一些安全事项。师;整个活动过程请大家首先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已的孩子,并服从集体安排,不得中途单独行动。2、摘草莓活动开始家长向幼儿介绍草莓的知识,指导幼儿采摘熟透的草莓。3、送草莓宝宝请爸爸妈妈吃自己采摘的草莓,增进亲子感情。4、集合返回,全程结束。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3时间:20xx年10月28日地点:惠泽公园1、活动对象:小班四个班级所有幼儿2、教师安排:幼儿排队分两组,每班两名教师协调负责。设计思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长的过度溺爱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为了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意识,体验劳动的快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定了离幼儿园较近的公园为活动地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公园的美景及地面垃圾形成的对比,亲自拣拾扔弃物。一、活动目的:1、通过亲自拣拾扔弃物,体验劳动的快乐。2、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4、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二、活动行径:红星幼儿园步行经过政府----穿过马路到达公园---拣拾草坪及地面上的扔弃物----清点人数,返回幼儿园三、活动需求及准备工作:每班安排两名幼儿家长跟队,协助本班教师。教师:毕婧钰邢丽君吴雅妮燕亚妮赵丽丽白羚原喆芳崔晓瑜主要负责人:毕婧钰吴雅妮白羚原喆芳1、活动前做好动员工作,并将路线设计好。2、准备物品:每人带一个垃圾袋相机旗一面四、延伸活动:要求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及家人宣传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小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4时间:20xx年10月28日地点:惠泽公园1、活动对象:小班四个班级所有幼儿。2、教师安排:幼儿排队分两组,每班两名教师协调负责。设计思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长的过度溺爱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为了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