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pdf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上庄小学房兴丽2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单元目标:1.通过朗读韵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课外积累。2.扩大学生视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单元训练重点:积累优美的韵文三、单元训练难点:理解韵文1《声律启蒙》节选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二、教学重点:生僻字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三、教学难点:掌握韵文意思四、教具学具:韵文片段、对联的延伸知识五、教学学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1、(课件出示韵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3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1、师生合作朗读韵文,激发兴趣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b.学生自由练读。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1、把韵文读熟练。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对子歌。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一)1、《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他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2、利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还原韵文。3、交流互补。4、联系曾接触的古诗对仗特点,引导发现韵文对仗特点。“来对往、密对稀”反义词。“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相近的事物。“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相对的事物。5、朗读品味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对仗特点。三、课后延伸,迁移运用1、抄写《声律启蒙》(节选一)并背诵下来。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板书设计:4声律启蒙节选一对字歌来往密稀燕舞莺飞风清月朗露重烟微瓜果李桃犬子羊羔春分夏至谷水山涛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课后反思:教学中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知识《笠翁对韵》过渡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觉很亲切,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中利用小组竞赛,男女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记忆韵文,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无形中完成了背诵任务。52《声律启蒙》节选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二、教学重点: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三、教学难点:掌握韵文对仗特点四、教学具的准备:韵文片段、对联的初步知识。五、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朗读感悟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指生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2.提问《声律启蒙》(节选一)中的个别对联。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1、(课件出示韵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古国对他邦。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1、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b.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6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1、把韵文读熟练。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对子歌。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二)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声律启蒙》的对仗、韵律特点,韵文中的事物都是相近或相对的,对联就是要求对仗工整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2、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3、注释:a.泽:水聚集的地方。b.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