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docx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学习《绝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发展目标:通过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意境。媒体准备时间课时安排第一教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齐背《游园不值》2、游园未遇主人,本是扫兴之事,但却有意外之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诗人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今天学习的诗中诗人在毛毛细中去观赏春景,心情又如何呢?复习旧知,并与前一首古诗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继续精读训练1、出示《绝句》,听录音读。2、指名读,齐读,读通全诗,读出韵味。3、知诗人:简介诗人志南4、了解《绝句》的来历:“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爱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5、明诗意(1)小组自学诗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2)组织交流,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弄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改诗句:我拄藜杖过桥东。)古木:大树。杖藜:拄着拐杖;藜:藜杖。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杨柳风:柔和的'风。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开时下的细雨。(3)指名连起来说说诗意,然后齐读诗句。在理解诗意时,先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组织讨论,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绝句的题解,为下一环节给全诗另立题目相照应。三、悟诗情1、外面一片春光,勾起了诗人的游兴,虽然细雨绵绵却游兴不减,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观赏春光的喜悦之情。)然后组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创设情景,听音乐,看画面,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指名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齐背。4、你能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给它重新起个题目吗?(游春、踏春)通过疑问的解答来感悟诗人的感情,再通过创设情景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象,时而熟读成诵。四、拓展阅读1、学完了诗人志南描写春光的《绝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描写春光的《绝句》,比较一下,他们对春光的描写有什么不同?2、出示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生自读,指名读,再初步理解诗意。3、这首诗是不是描写春光的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4、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句。5、你还能给这首诗确定一个题目吗?(怎样跟第一首诗区别。)同样是描写春光的古诗,但角度不同,春光也不同,但诗人的心情是一样,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比较、欣赏。《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第一课时一、揭题。二、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1、看注解(1)了解作者。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诗句。3理解诗意。(1)读诗。(2)读注解2-6。(3)指名逐条讲注解。(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诗的意思,集体评议,补充或矫正。(5)教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进行指点。〈这两举诗写的是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沿着泗水河边去寻找美丽的景色,看那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下子都换上了新装。〉(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7)指名连起来说说第3、4句的意思,评议,矫正。(8)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抒发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容易的就看到了春风的面容,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原来就是春天美丽的化身!(9)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的题目,读题目。1、看注释(1)了解作者。2、自渎课文,要求:(1)自学3个生字。(2)读通诗句。3、释题。借助注释(1)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名试讲题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4、理解诗意。(1)读诗。(2)读注释2-4。(3)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它的意思。(4)指名连起来说说第1、2句意思。评议,矫正。(5)教师有针对性的指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人家进去时木鞋把它踩坏,尽管诗人轻轻地敲那柴门,敲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6)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这两句诗。(7)指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