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docx

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2022-03-2801:00:02小编:admin一、内迁留学生大力发展后方民众教育1大批有留学经历的民众教育专家内迁在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中,俞庆棠、高阳、童润之、陈礼江、李蒸、董渭川等人可谓佼佼者。俞庆棠,祖籍江苏太仓,1919年赴美留学。1928年,创办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并兼任校长。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并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之后,到欧美考察民众教育。由于贡献突出,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抗战爆发后,她偕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师生迁校桂林,后在四川创办纺织、蚕丝实验区。高阳,江苏无锡人,1914年赴美留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教。1928年,他“接任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院”,后长期担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他还主办教育与民众杂志,竭力倡导民众教育。1933年,他草拟的推行民众教育办法草案提交教育部民教专家会议通过,对民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他率领学院师生西迁桂林,后长期在广西从事民众教育。童润之,江苏南京人。1926年赴美攻读教育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29年,到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院劳农学院任教。1933年,参加南京市赴日参观团,回国后与人合写一本赴日考察教育的报告,由商务出版发行①。1934年,回院担任教务主任。1938年,他一度任代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1943年去重庆,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主任。陈礼江,江西九江人,1922年留学美国攻读教育学、心理学,获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曾任江西省教育厅长。1932年,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务主任,创办了民众教育实验区,开展亦工亦农亦学的综合教育,成效显著。1936年,他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内迁后方发展民众教育。李蒸,河北唐山人,1923年赴美留学,主修乡村教育,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江苏教育学院等校任教,并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率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内迁至西安、城固、兰州等地。董渭川,山东邹城人,1931年起任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长,6年间将山东乡村民众教育搞得有声有色。1934年至1935年,曾被派往欧洲十国学习民众教育。回国后,将近一年来“发表之欧洲各国民教设施情况,汇集成书,名曰欧洲民众教育概观护。1937年,济南沦陷后他内迁四川、广西等地开展民众教育。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既具有高深的民众教育理论素养,又兼备丰富的民众教育实践经验,既系统学习了外国民众教育的理论知识,又比较熟悉中国民众教育的实际情况。他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民众教育的实践,致力于推动后方民众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2内迁留学生大力发展后方民众教育内迁留学生都认识到民众教育在“抗战建国”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呼吁大力发展“战时民众教育”。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留学生明确地指出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俞庆棠明确指出后方是实施民众教育的主要地带,她还从民众教育与抗战工作、民众教育与建国工作的角度大力论证了后方民众教育的重要性。陈礼江号召知识分子大力开展后方民众教育“前线将士,浴血抗战,都可以干得,我们化这点点力气时间,算的什么?前线的将士,亲矢石,冒锋摘的苦都吃得,我们为了教民抗战建国,要耐一些心,耐一点烦,又算得什么?我们要化的力,未必见得比前线的将士为多,我们要吃的苦,未必见得比前线的将士为甚,然而我们工作本身意义的重大、则不仅和前线将士的杀敌并无二致,而且前线将士杀敌的有无意义,还要与我们教育民众成绩的多寡来决定。”②内迁留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大力发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李蒸组织成立了邯留乡社会教育施教区,在兰州的孔家崖成立了社会教育实验区③。1938年,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的陈礼江在武汉主持召开各省社教督导员会议,鼓励发展战时民众教育。为救济从沦陷区逃出的社教人员,陈礼江提倡组建社会教育工作团。第一团驻重庆,第二团驻西康,第三团驻贵阳,每团约200余人。1940年,他还提倡创办青木美国立音乐院,代管院务工作,并邀请留美声乐家应尚能为教务长,试图以音乐激发民众爱国抗日热情。教育部迁重庆后,陈在四川各县设立民众教育馆,开展抗战救亡民众教育。内迁后,董渭川曾任四川省立南充民众教育馆主任,在南充地区大力推进民众教育。1938年5-12月,董渭川“复出四川至武汉,负责接收各地民众教育馆因避敌至武汉的职工组成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并率该团经常德、汉寿、淑浦至贵州省内,沿途宣传抗日,破除迷信,普及教育”。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很多都有留学经历,他们声气相通,互为奥援。1944年,董渭川由童润之推荐至四川省璧山县,担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教育行政学系教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入迁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