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doc

浅议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张研提要: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抗战时期后方基地的云南,社会教育蔚然兴盛。究其原因,既是云南社会自身发展的要求,又是中国抗战的需要,而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关键词: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一“社会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术语的出现,肇始于!"世纪初,最初是由日文翻译而来。在中国首次以制度化形式出现的社会教育概念,发端于#$#!年。当时,蔡元培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在拟定教育部官制时,特设社会教育司,与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并列,从此,“社会教育”一词正式引进我国教育领域。#$!%年&月,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实施民众教育及确定社会教育案》,并将社会教育列为配合当时“训政”的主要措施。自此,社会教育即被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确立,并形成一个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社会教育行政系统,与普通教育、学校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社会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教育事业皆可称为社会教育。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普通教育以外的所有教育形式,即以不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人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补习教育、扫盲教育、家庭教育、科学教育等。本文主要从社会教育的狭义范围来分析。可见,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民众,它有别于传统教育,在抗战时期(#$’#!#$(&),社会教育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下面就其兴起的原因和主要特点作一浅要的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二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的蔚然兴起,是近代中国社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交通闭塞,消息的传递和政策的执行比起内陆各省来说相对落后得多。同时,由于历史延续性和地理交通相对不便等原因造成云南省的文化教育程度也要相对低些,“中国人口四万万,不识字的竟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我们云南因地居边远,交通梗塞,一切文化,比较内地各省,更为落后,识字的人,恐尚不及百分之十。”"对于教育相对落后的云南来说,由于文盲多而陷入愚昧,愚昧造成各个方面的落后,落后又造成更深程度的教育落后,如此恶性循环。教育不发达受害首当其冲的是普通民众,他们连基本的书籍都不能阅读,一些科学知识更是无从得知,陈俗陋规束缚着他们。为了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以及发展云南经济的基本需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推行社会教育可谓势在必行。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大力推行社会教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社会教育有着普通教育、学校教育、专门教育等所不具备的优势,&&浅议抗战时期云南社会教育"王汉声:《对于云南推行民众教育的管见》,《云南民众教育》创刊号,#$’&年。受教面广,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云南推行社会教育可谓时宜地宜。!"#$年的“卢沟桥事件”,使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在这危难时刻,要想谋求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目前的危险处境,积极团结起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云南省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形势相对稳定。而要动员起文盲人数达到"%&以上的云南民众又并非一件易事,许多普通民众几乎无法理解国家、民族的含义,如果让他们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来为国家、民族服务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要改变这种局面,唤起大多数失学民众的爱国意识,借以挽救国家危亡,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的。基于此,社会教育应时而生。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了社会教育在中央行政上的重要地位,云南省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社会教育的实施,才能整体提高民众的素质。因此,云南省政府加紧社会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确立了行政和经费的独立地位,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年元旦,云南省教育厅成立,此为独立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内部组织设秘书室和第一、二、三科,分别掌管总务机要、中等教育与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事项。自此,云南有了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并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科来管理社会教育的事务。!"’"年起,云南省市地方的教育经费就已经实现独立,将“卷烟特捐”作为省教育专款,并设专款会计,组织了征收、保管、出纳、支配、监察等专门机构管理教育经费。!"#(年又拟定了《各县市社教附捐保管支用规程》,将烟酒牲屠附加自治捐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