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认识肺康复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课件.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24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医学认识肺康复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课件.ppt

医学认识肺康复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肺康复专题知识讲座肺康复肺康复的历史肺康复的历史肺康复历史肺康复的历史肺康复定义1950年到2005年Pubmed上引用的肺康复的文献数量肺康复定义更新肺康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肺康复适合那些人?哪些人不适合参加肺康复?肺康复的主要目标肺康复方法肺康复流程海口恭和苑肺康复流程肺康复评价6分钟步行试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个月内的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2、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次/分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3、排除标准:骨关节疾病影响步行精神障碍影响步行步行可以引起原有病情恶化的情况。技术要点:1、地点选择:30米长的硬地面走廊,每3米标记,起始点和折返点放置标志。2、试验前测定并记录:呼吸困难评分、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正在使用的药物。3、步行应在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4、向患者告知试验目的、方法、如果需要可以原地休息和再次行走、要在6分钟内走更长的距离、医生会提示已经行走的时间。6、第一次步行应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小于85%的患者应停止步行并给与氧疗。7、步行期间每1分钟给以鼓励和时间提示,“您走的很好,您还要走5分钟”“保持下去,您还要走4分钟”“做的很好您已经走了一半了”“保持下去,您还有2分钟”“做的很好您还有1分钟”。8、中途休息时间计算在总时间内。9、结束时测定呼吸困难评分、下肢疲劳评分、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记录限制步行的症状。10、试验场地应备有安全措施:保证快速急救反应,备有硝酸甘油、氧气、沙丁胺醇气雾剂、呼叫电话、(自动)除颤仪。11、下列情况应终止步行:胸痛、不能耐受的呼吸困难、下肢痉挛、出汗、面色苍白。12、结果判定:COPD患者改变在54米以上有意义(美国中位数男性576米,女性494米)。影响的因素有年龄、身高、性别、体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价康复心理评价呼吸困难评价10极度呼吸困难0完全没有呼吸困难COPD肺康复方案肺康复方案(1)肺康复方案(2)07年指南关于运动疗法的推荐:运动处方:1、运动方式: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弹力带操、哑铃操2、运动强度:高强度>70%最大摄氧量中等强度50-70%最大摄氧量低强度<50%)最大心率的70-85%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80%。如果病人安静时心率是70次/分,则目标心率=90次/分×60%(运动强度)+70次/分=124次/分3、运动持续时间:15-30分钟4、运动频率:3次/周5、运动周期:6-12周(更长?长期?)6、运动程序:准备运动、运动训练、整理运动7、运动方法运动方法:持续运动:常用间歇运动(运动-休息-再运动):减少应激刺激,适于心脏病患者循环运动(上肢/下肢运动交替进行、耐力和力量交替):即可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又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循环-间歇运动:提高训练兴趣有效性的判断指标:在IMT中使用阻力、阈值和流速装置;采用了恰当的生理(即呼吸肌力量[最大吸气压力]耐力和运动能力)指标;临床(即呼吸困难的级别和健康状态)测定指标。呼吸训练1、缩唇呼吸2、头低位或前倾位呼吸3、控制性深而慢呼吸4、膈肌呼吸5、膈肌起搏/电刺激呼吸(electrophrenicrespiration):使用低频通电装置,非刺激电极放在胸壁,刺激电极放在胸锁乳突肌外侧,锁骨上2~3cm的部位,用通电时间短的刺激,确定产生强力吸气后脉冲波进行治疗。适用于经过呼吸锻炼后,膈肌运动仍不十分满意者或由于粘连限制了膈肌活动时。由于电极靠近臂丛神经,操作时必须小心。开始时每日6~15次,逐渐增加到每日100次左右。6、其他呼吸锻炼的方式和装置:为了帮助患者学习和掌握各种呼吸锻炼技术,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设计和制造了一些呼吸锻炼装置。例如:Video-Resp,即是为了帮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或较慢频率的胸式呼吸的。Chrono-Resp则是一种闪光调控装置,患者只要努力保持呼吸与其闪光同步,按顺序进行吸气-暂停-呼气-暂停的规律进行,就可逐步学会和达到较正常的呼吸方式。7、呼吸肌力量锻炼:方法:使用时加鼻夹,用口呼吸,吸气阻力器附装单向活瓣。阻力负荷以调整通气孔控制。时间:锻炼时间一般限制在5min~20min,每天2~3次,可在静息通气和增加通气条件下进行注意:随呼吸肌力量增加,应及时调整阻力负荷并相应缩短锻炼时间。阻力与时间的搭配应根据患者主观症状和适应情况而个体化。此锻炼不仅可增加吸气肌(膈肌)的力量,也有助于肺泡气排空,并可能改善肺泡侧支通气和小气道分泌物向大气道引流。1、体位引流(posturaldrainage,PD):体位引流是依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