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看展览北京3我到北京最大的享受就是看展览,看博物馆,所谓视觉大餐,花钱不多开心取乐。问过许多北京人,不知道展览馆、博物馆在哪里,嘿嘿俺觉得他们辜负了"北京人"。我是逢展必看,当然博物馆我也差不多全看过。每次看展览都会把我累得眩晕,就是差不多要看一整天,中午在连椅上躺一会儿随便吃点什么。因为看展览即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很累,没看过的人恐怕不知道。还有名人故居,鲁迅郭沫若徐悲鸿…有一次我为了寻访西城区跨车胡同15号的齐白石故居,仆仆腾腾不只打听了多少回才总算找到;齐白石的儿子正在画画,他显然对我这类不买不卖的不速之客不欢迎,只对我说"这里不开放"。看来,这里既不缺"粉"也不缺"丝"。想起齐白石当年题写过"铁栅老屋",也是要挡住我这样的不速之客,便只好像那位雪夜访戴的王子遒,兴尽而返了扯远了,这回进京主要任务是看马世晓先生书法展。光吃烤鸭听歌剧,差点忘了正经事。马先生是乡贤,被誉为当代的草书大家,是我们滕州引以骄傲的人物。我到他家里拜访过他,他为人谦和真诚,从自己家拿了五粮液招待我们,给我写了一幅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很符合我的境界,因为我也自鸣清高像"孤云"一样悠闲,每天看着我朝夕相伴的落凤山不知看了多少年。他高称我为"乡兄",但他已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了"的人了。这反映在他的书法上,我想他基本到了这样的境界。(又扯远了)咱现在直接进入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用丈二匹连写了一面墙的唐诗,我也没查清多少首。满纸云烟,浑化无迹,它的确给我以书法的震撼。过去看过王冬龄写庄子的《逍遥游》,簿跗票迫耍绕鹇硐壬?的翻腾奇诡似觉单调。马先生偌大年纪竟力能扛鼎笔扫千军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使我想起"颠张醉素"的书写状态:"忽然大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我问马先生用了多长时间,他笑着说忘记了,反正不是"一气呵成"。他是实话实说,会夸张的人说不定会敷衍出一段故事。鼎鼎有名的石开一派仙风道骨,梳着小马尾辫留着山羊胡。我很想知道眼空无物的石先生有何评论,打趣地指着一副草书对联"风云当代书"请他念一念,呵呵"书"字竟被石先生念作"曲"字,这就是书法家难倒了书法家。当然他很快更正了,这说明"草书"的"不可识"性。古人说"唯见神采,不见字形",草书既然是艺术,这艺术,又岂是一般俗眼所能欣赏?历代写草书的大家很多,晋人记不清是不是有个叫张芝的说"匆匆不暇草书";历来有两种解读:一是说匆匆忙忙,没有时间,我只好潦草书写了哈。一说因为匆忙,没有时间给你作草书了哈。俗话"草书离了谱,神仙不识"。有某书家作书,别人不识,问他本人,他竟怪来人为何不早问,以致他本人也不认得了。这不是笑话,我就经常不认识自己写的字,有一次给魏老写信,魏老见了我就批评我的字不好认,当然咱写的不叫"草书"。又是古人云,草书"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法。"如此说来这草书便只能成为小众艺术,识得者几人。或巨制或小幅或手卷或册页,或矫若游龙或重如泰山,古人论书"草书难于严重,真书难于飘洒";刚健婀娜、性情功力,马世晓书法书法兼而有之。这里不是专门论书,关于他的书法我就说到这里。马先生书自作诗不多,不像林散老追求做一个诗人。展览中有一副自撰联"三杯通大道,一剑出寒关",虽然也有气势,但"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是李白的名句,对句"出寒关"三字平声,何如"一剑走天涯"说与马先生一笑俺还参加了马先生的作品讨论会,有陈传席、陈洪武大腕名流一大堆当然轮不到俺发言,记得刘彦虎兄把历代的草书大家排下来,也就是七八人而已,接着就到了马先生!楼上还有俄罗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展览,我也只有走马观花。我也热爱过俄罗斯的文学、绘画,列宾、苏里科夫甚至还附庸风雅的知道他们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呵呵久违了的少年时的梦想。当我站在这些不朽的杰作面前时,俺不无悲哀的感觉到俺不再像原来那样专注了。俺老了吗还是感觉迟钝了?所以俺赶紧撤退,以免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