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址:宁夏吴忠市郭桥中心学校杨丽娟邮编:751100(电话:13209533186)征文组别:小学语文用“心”去沟通-------我的教育故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学校人文环境构成因素之一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灵的发育成长必然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就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细细回想拥有了良好的心态真可让人峰回路转,特别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起了莫大的帮助,让人进一步的懂得用心去关爱学生,用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我们作为教师只要能用“心”沟通,用我们的爱与真情去打开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窗户,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发展愿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心舞就一定能飞扬。在课改的浪潮中我积极努力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因此,也积累了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悟。教师运用目光与学生进行沟通。1、集中学生注意力,无声驾驭课堂。当我在登上讲台后,友善而静定扫视全场,这种扫视的目光提醒学生授课即将开始,学生随即安静下来。他们的目光集中在我身上,精神振奋,抬头挺胸,迅速进入听讲的准备状态。当少数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个别人骚动时,这时我可以迅速用安静的“点视”目光刻意关注骚动处一会儿,不仅能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讲,起到维护课堂持序作用,而且能调节课堂气氛,以便自己准确、精辟地演示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2、激活课堂气氛,开启学生心智。当我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就应该用喜悦的目光注视学生。这样能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感受到教师注意或教师的鼓励,接受到良性暗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完整而准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3、传递关爱与鼓励,增强进取动力。当学生受了委屈或遇到什么不幸时,当学生面临学习上的困难感到焦虑、颓丧而失去信心时,当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时,我们可以应用发自内心的、显示真情的目光来注视。这样,能时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与细致入微的体贴,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二、教师与不同闪光点的学生进行沟通。学生身上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善于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当我与学生个别谈话时,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班有一名同学,经常旷课违纪,好欺负女生,而且每次犯错误后,总是好几天不来学校。一次他违纪被批评后,很不高兴,和我赌气,故意不做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动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机,告诉他我的批评也是一种爱心。我说:“你知道吗?当你在校运动会上奋力拼搏,勇夺第一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曾为你欢呼!你近来某些不良行为却伤害了他们。希望你能正视你的错误,好好反省。”然后有鼓励他说:“你聪明又肯吃苦,老师相信你有决心改正错误,成为一名大家羡慕的体育健将,有信心吗?”第二天他满面惭愧地找到我,认识了自己错误并当场做了保证。从那以后,他在许多方面有了改变,并且还时常给我提一些好的建议。教师与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沟通。个性是指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我与学生个别谈话,尤其进行批评教育时,就要正对其错误、缺点的不同性质、程度,考虑这些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把握批评教育的不同方式和尺度。假如与性情比较急躁的学生谈话,就可以采用提问式,把问题的严肃性、严重性摆出来让其思考。假如与性格较为内向、感情有较为脆弱的学生谈话,就可用暗示的言语,较为含蓄的语言,启发诱导,让他们自己认识问题。假如与较为成熟的、又善于思考的学生谈话,就可用商讨的语气,心平气和地跟他一起分析问题,帮助他提高认识。我们班有个性格内向、学有困难的学生,他不善于讲话,也从不回答问题,每次提问他很难张口。有一次我专门让他回答问题,他神情紧张,声音低沉但回答的很正确,我热情的表扬了他。课后我又找他谈话,我说:“你是一位很好的学生,语言组织的好,表达的清楚,只是回答问题的声音有些低沉,你喜欢低声说话吗?”他回答:“不喜欢。”“以后能积极主动大声回答问题吗?”他说:“能。”我又乘机给他提了几点要求:要活泼,大胆一点,要多和同学们交流,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习上要不耻下问。之后,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有所进步,就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不久,他主动来和我谈话并向我讲了他心中的苦恼和学习上的困难。通过谈话,他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笑容回到他的脸上,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了。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教师与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1、学会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我与学困生家长沟通时,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此时家长的心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