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docx

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2022-03-2602:00:01小编:admin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分析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王安石的业绩是变法,林则徐则是禁烟。表面上看,二人并无可比性。其实不然,从二人的行事风格上讲,他们还是颇为相似的。首先,二人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这点不用多说,都是为国家出力嘛。其次,二人都是相当固执。王安石是有名的“拗相公”,曾有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林则徐则是出名的严禁派,对弛禁的主张不屑一顾。第三,二人都不顾具体情况,主观意气用事。王安石变法时,反对者甚众,但反对者多是反对王安石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变法的内容并不全然反对,但王安石对他们采取政治打击态度,或贬或放。林则徐则煽动舆论,谁有不同意见则给其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对外人也是一副居高临下,训斥责骂的态度,似乎正义在手,谁能把我怎么样。第四,事情的结局都出乎二人意料。王安石变法失败,林则徐引发了鸦片战争。本欲救国,反而误国害国。第五,二人都有才学,论私德也不坏,但政治上未免投机。第六,二人都引起后人争议,正说反说都有。第七,二人的结局还算不错,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