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与央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与央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doc

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与央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与央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与央行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摘要: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在实践中缺乏证据支持,造成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失灵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利率的刚性,并没有降低到足够低点。另外,货币需求动机除受到投机动机影响之外,还受到业务动机和谨慎动机的影响。关键词: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央行中图分类号:F091.3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99-03一、引论及文献综述凯恩斯认为,债券的价格(现值)取决于两个因素,利息和预期投资的回报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V=。这里,PV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C是利息,r是预期投资的回报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预期应当获得的最低投资报酬比率,如果低于该投资回报率,投资者将不进行投资。每年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息越高,债券的价格(现值)就越高,利息与债券的价格(现值)表现为正比关系。预期投资回报率越高,则债券的价格(现值)就越低,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越低,则债券的价格(现值)就越低,投资回报率与债券价格表现为反比例关系。凯恩斯推测,当债券的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达到最低点时,这时恰好是债券的价格达到最高点,人们会预期未来债券的价格下降,因此,人们不愿意持有债券,而愿意持有现金,这时无论货币当局如何增发货币,都不能使人们有购买债券的意愿,人们都愿意持有增发的货币,货币当局丧失对利率的控制,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无法使边际收益递减的投资预期收益率不能高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增加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陷阱。陈湛匀(2001)对我国我国1996―1999年央行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显示,利率与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负相关。肖武标(1994)在研究中指出,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上升使市场的实际利率下降到负数,人们业务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会增加,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陈丰(2009)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对利率实行管制,并没有形成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机制,我国的利率是外生变量,不是内生变量,不会形成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中的利率。刘巍(2013)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由于中央银行不具备无限发行货币的能力,市场收益率也不会降到公众预期的“至低”,因此,不会出现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国内对流动性陷阱验证,主要从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外的研究者在分析流动性陷阱时,放宽了流动性陷阱的约束条件。克鲁格曼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作了重新定义:当名义利率下降为0时,总需求仍旧不足,这时可以视为出现流动性陷阱。二、中央银行可以无限供给货币凯恩斯于1930年代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流动性陷阱概念。当时货币发行的机制是金本位制度,各国货币的发行量受到黄金储备量的约束,不能够无限发行货币。因此,凯恩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流动性陷阱,只是推测:流动性陷阱“这个极端的情况在将来可能成为重要的事实”。在现代货币发行机制中,存在着中央银行模式和货币局模式,少数国家采用货币局模式,多数国家采用中央银行模式。本文主要是研究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的发行货币。如果中央银行供应的货币量过少不能达到“使市场利率降到足够低水平”,流动性陷阱则不会出现。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各国的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一国的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人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又被称为基础货币,在现代银行信用体系和存款准备金率共同影响下,会造成市场派生货币成倍的增加,市场上货币供应量是由派生货币而不是由基础货币决定。就基础货币而言,央行是唯一的货币供应者;就派生货币而言,除了受到央行的影响外,还受到现代银行信用体系的影响。派生货币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三、流动性陷阱是否存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样本的选择(二)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6―1999年之间,我国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的1年期存款利率9.18%下降到1999年的2.25%。但是,在这个期间货币的供应量却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动,1996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开始下降,M1从1996年的18.9%的年增长率下降到1998年的11.9%,M2从1996年的25.3%年增长率下降到1998年的14.8%;1999年M1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调整到17.7%的年增长率,M2基本保持不变。从2000年起,我国1年期存款利率表现为长期稳定上升的趋势,在同时期我国货币供应量则表现为较大波动的形式,2003年M1增长率达到18.7%的峰值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