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必修3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章末.ppt
上传人:是笛****加盟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版《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必修3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章末.ppt

2016版《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章末·整合创新建立联系网连线关键词解读主旨句1.荒漠是自然界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则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人与自然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重要功能。2.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它由上、中、下游不同的地理单元构成,流域也是一个经济区域,上、中、下游不同的区位优势及其资源禀赋决定着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3.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分析,从而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4.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过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开采过程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应针对相关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5.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热点·多维突破热点1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应在平时练习中关注,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6~7题的蓝水与绿水问题。[对点集训]1.(2015·乌鲁木齐一模)下图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生态问题。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典型地理事物分析可知,甲位于我国鄂尔多斯高原,乙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在400mm左右;乙区域石油资源等丰富;甲区域中既有外流区,也有内流区。乙区域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植被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吸收水分。第(2)题,乙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但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D(2)D热点2以荒漠化的地区分布为背景,考查某一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危害。[对点集训]2.(2015·重庆诊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景观图。材料二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指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土地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石漠化地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材料三A县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到山顶。(1)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成因。(2)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1)石漠化是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等。(2)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方面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应从工农业基础、交通、教育、劳动力、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阐述。答案:(1)过程:在外力尤其是流水的溶蚀、侵蚀和搬运作用下,石质山地贫薄的土层逐渐流失,出现岩石裸露、类似荒漠般的景观。成因: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泛分布,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显著或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石灰岩成土速度很慢,土层贫薄;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自然原因:该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基础差;水陆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又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林木和发展养殖业;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建梯田;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增强地表蓄水能力,缓解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发沼气,减少农民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