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自私心理怎样克服刘见平与孩子接触,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有好的玩具,自己玩而不愿意借与他人,甚至都不愿让别的小朋友碰一碰;有好吃的东西,躲起来藏着吃;为班集体多做了点事,认为吃了亏……这些事,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往往被认为是小事,不足挂齿。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孩子的自私心理在作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产生自私心理的呢?1、认知能力低下。孩子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只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切从自己出发.这种想法如果得不到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帮助,自私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萌芽和滋长。2、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现在父母尤其宠爱孩子,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爸妈长期在外,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管教不严,对孩子百依百顺,这就造成了孩子完全处于家庭中心的特殊地位,俨然“小皇帝”,能够指挥长辈,支配别人。家庭的一切期望似乎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孩子当成了宝。与别的孩子交往时,他们犯了错误,家长不批评教育,反而把错误推在别的孩子身上,在这种有害的教育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就渐渐养成了任性、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3、父母、长辈、老师自私观念的影响。有些家庭长辈之间互不尊重,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同邻居相处不和睦,遇事斤斤计较;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不但不教育,反而大加赞赏,甚至教育孩子在外与人相处,不要太老实,千万不能吃亏,学作狡猾,以免长大了受人欺负……在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你争我斗,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向孩子灌输自私观念。针对孩子的自私心理,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呢?1、要求家长、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老师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老师的镜子,防止孩子产生自私心理,首先要从家长、老师自己做起,家长、老师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用自己公正诚实、信守诺言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2、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家里,孩子应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而不应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孩子的衣、食、玩等,都应由家长根据其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切不可迁就。不要把孩子置于只有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如果全家围着孩子一个人转,就会把孩子惯得只顾自己。3、重视学校的教育感染作用。学校是孩子个性、心里、品德形成的重要场所,老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小至同学、校友,大至同胞、国家。只要有困难,每个同学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课内、课外,凡是有关此话题的内容,老师应不遗余力的利用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感染,让自私心理留不住脚,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应该说这是培养孩子克服自私心理,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才有可能自愿去为他人、为集体着想,才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吃亏。因而,当孩子出现这种纯真感情的萌芽时,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和保护,这样也将大大有助于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