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doc

SIMULINK系统仿真课程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9《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仿真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吴莉朱忠敏2012年1月14日至2012年1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调查报告/论文)题目MATLAB仿真设计:(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Simulink仿真设计:(1)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2)抽样量化编码器的设计。二、设计(调查报告/论文)主要内容MATLAB仿真设计:(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动态演示序列f1=u(n)(0<n<11)和f2=(0<n<16)的卷积和的过程。(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要求:wp=0.2,Rp=1dB;ws=0.3,As=15dB,滤波器采样频率Fs=100Hz。自编程序实现上述滤波器的设计,满足各个参数要求。Simulink仿真设计:(1)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建立Simulink动态仿真模型,设置模块参数与系统仿真参数,进行系统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调试、分析,得出结论。(2)抽样量化编码器的设计:设计一个PCM编码器,当输入一个电平,通过该编码器得到相应的编码输出。三、原始资料电子课件,仿真参考例子。四、要求的设计(调查/论文)成果对于MATLAB仿真设计部分:(1)自编卷积程序要出现动态卷积的过程,并且结果正确;(2)双线性变换法设计的IIR滤波器应满足参数要求,设计结果合理、正确。对于Simulink仿真设计部分: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完成低通抽样定理的实现;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完成PCM编码器的设计,调试。当输入一个电平,应得出正确的编码输出。五、进程安排讲述MATLAB语言及Simulink仿真技术。(2.5天)布置课设任务。(0.5天)Simulink仿真设计。(2.5天)MATLAB仿真设计。(2.5天)验收课程设计结果。(1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六、主要参考资料[1]李贺冰等.Simulink通信仿真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刘舒帆等.数字信号处理实验(MATLAB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党宏社.信号与系统实验(MATLAB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郭文彬等.通信原理——基于Matlab的计算机仿真.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指导教师(签名):20年月日目录摘要.....................................5Simulink仿真设计....................................61.1低通抽样定理....................................61.2抽样量化编码....................................9二、MATLAB仿真设计...................................122.1、自编程序实现动态卷积.............................122.1.1编程分析.............................122.1.2自编matlab程序:.............................132.1.3仿真图形.................................132.1.4仿真结果分析................................152.2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152.2.1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知识........................152.2.2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数字低通滤波器...162.2.3自编matlab程序..............................162.2.4仿真波形..................................172.2.5仿真结果分析..................................17三、总结............................................19四、参考文献...........................................19五、课程设计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