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重点.doc

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重点.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学习讲义-全前言各位北京市的学员:大家好!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对与考试有关事项做以简单介绍。一、背景财政部于2005年1月22日发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并于3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的管理办法,财政部于2005年3月9日制订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及内容做了重大调整。其中《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考试大纲有较大的变化。2008年6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做过一次修订。2009年10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又一次修订,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大纲有了较大变化。二、新考试大纲新考试大纲共分四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主要考核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发展;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分类、功能模块、与手工核算的区别。主要变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电算化与手工核算的区别为新增内容。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主要考核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主要考核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规,包括《会计法》、《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电算化的基本要求。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主要考核会计电算化基本流程、账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其他功能模块操作。主要变化:计算机基本操作要求在新大纲中没有体现。三、教材结构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四章计算机基本操作第五章会计软件操作说明:北京教材紧扣考试新大纲,为了提现对北京考生的更高要求,教材中仍然保留了第四章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内容,从而加强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分析:每章每节在题库中都有考题。相比较而言:第四章最重要;次重要的章节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和第五章的内容有重复。四、考试形式三科全部上机考试,题库抽题,每年两次。时间:1小时题型:客观题:单选(45)、多选(30)、判断(10)操作题:Windows(1)Word(1)Excel(1)五、学习方法1.题库中涉及知识点较多,全面学习。2.多做模拟练习题,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学员反馈)题目来源:模拟光盘教材3.通过上机操作,充分理解第四、五章的内容。4.考前一定要练习模拟光盘,充分熟悉考试环境。分配好答题时间。六、期望(以往经验介绍:本课程内容分散,涉及面广,各章节之间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考试又为上机考试,题目数量多,时间短,考试通过率比其他两门低。还有很多同学多少有一些计算机的操作,对本课程不够重视。)通过我们的讲解,希望大家既能掌握相关知识又能顺利通过考试。对我们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反馈到会计网校。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涉及客观题型,单选、多选、判断。本章属于一般章节。第一节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本节要点】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本谀谌荨?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一)会计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1.手工处理阶段(算盘、计算器)2.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卡片系统、我国没有经历此阶段)3.电算化处理阶段(计算机硬件、软件)(二)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狭义: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会计电算化。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1.“会计电算化”的产生1981年8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相关概念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3.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虽然数据库等工具已开始被引入会计工作,但各单位开展这些工作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