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3篇.docx
上传人:是来****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师说》教学设计3篇.docx

《师说》教学设计3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师说》教学设计3篇《师说》教学设计一一、情景导入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5、背诵课文第一段。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三、预习检测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句读()或不()焉经传()传道()老聃()冉()李蟠()潘()苌弘()近谀()须臾()贻()dòufǒuhuànchuándānrǎnpánpānchángyúyúyí四、作家作品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五、写作背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六、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习卡片,讨论合作完成。)(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其他组成员回答。第一组展示:。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受,同“授予”,传授②不,同“否”,不愿。第二组展示:——其他组成员回答。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结果。③愚人之所以为愚。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④吾从而师之。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今义:连词,因此就。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⑦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第三组展示:——其他组成员回答。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②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