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精品多篇).docx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精品多篇)[前言]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二、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一)杜甫生平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二)背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三、朗读1、听教者朗读。2、自由朗读。3、个别学生朗读。4、听录音朗读。5、集体朗读。四、赏析在听录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别人朗读的好,还因为这首诗写得好。其实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一)前两联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2、情感:悲凉、悲壮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诗人后来在《旅夜抒怀》中有一句诗:“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老病孤独的诗人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3、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二四江景)(二)朗读因这些景物含有作者的情,所以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带着情感读这些景物。请大家一起朗读前两联!(过渡)诗人的这四句诗向我们描绘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秋日图,在这幅图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情!(三)后两联可是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交流)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