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四川峨眉第二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同步训练.docx
上传人:猫巷****正德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难点解析四川峨眉第二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同步训练.docx

重难点解析四川峨眉第二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同步训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难点解析四川峨眉第二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同步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用不断生长的“仙人掌”来构建物质分类的分支模型,其中E处为氧化物,则对A、B、C、D处分别代表的物质类别判断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2、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3、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中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4、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B.2HC.2H2D.2H2O2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宏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C.从符号表示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6、小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HCOOH(甲酸)H2O+CO↑;②CuO+COCu+CO2,小铭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以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C.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固体变红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大气7、“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高度。火箭发射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NH3B.H2OC.O2D.NO28、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B.酿米酒C.包粽子D.捏面人9、煤燃烧时排放出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SO2B.COC.CaOD.CO2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B.C与CO2反应放热C.C、CO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D.CO、CO2都有毒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一氧化碳②干冰③氧气④石墨,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4)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2、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4、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1)市场上有“补铁口服液”、“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些铁、钙、氟、锌应理解为(填编号)______。①元素②原子③分子④离子(2)家庭中常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5、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铁原子___________;(2)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_____;(5)可用于冷冻机的氦气___________;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障。下列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是:(1)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_____。(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__。(3)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______。(4)胶头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___。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和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请在如图中①②③位置填入相应的内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植树造林:市区南山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