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四十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高2014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题,48分)1.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这里他反对的是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2.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③组成“四百人会议”④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假如你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一个公民,你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A.被选举为执政官B.因个人小事向民众法庭申述C.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被选为陪审员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公职人员的普选制C.奴隶主阶级、有产者的民主D.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5.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6.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7.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令民为什伍,建立户籍制度C.废分封,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8.《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9.《史记》评价商鞅变法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令民为什伍,行连坐D.轻罪重罚10.“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这是商鞅变法时期有人跟秦国国君说的一段话。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①反映了旧贵族的立场②正确提示了君臣关系③实质上是反对变法④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孝文帝改革1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13.小杨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杨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4.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1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A.均田制B.三长制C.租调制D.汉化政策1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B.抵御西复与辽的军事进攻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18.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话反映了()①变法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中的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