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41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研究計畫書指導教授:沈明室博士美國在美伊戰爭期間的戰略溝通:以布希國情咨文為例研究生:蔡禎祥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九日目錄壹、研究動機與目的一、研究動機二、研究目的貳、文獻檢閱叁、研究途徑與方法一、研究途徑二、研究方法肆、研究理論伍、研究範圍與限制一、研究範圍二、研究限制陸、研究架構與大綱柒、研究進度捌、參考文獻壹、研究動機與目的全球化的趨勢下,任何單一議題或事件透過媒體的傳播,從不同層面對全球產生影響。20世紀90年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波灣戰爭;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掀起了全球反恐的風潮,影響所及使美國接連對伊拉克、阿富汗,分別發動兩場戰爭。為什麼小布希總統在2003年決定出兵伊拉克?這個問題已經經過無數人的探究,這場美國付出超過四千四百位官兵性命的戰爭,Biden“BidenCallonCongresstoFundU.S.CommintentstoIraq”2010,11,23,05:50,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id=61789到底誰是贏家有待歷史予以公正評價。美國所持的理由,對於阿富汗是揪出恐怖份子和打擊窩藏恐怖組織的政權;而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理由是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和資助恐怖組織的政府可能對美國不利,所以要採取預防性措施。這是美國的觀點,也必須說服其他國家採取一致行動。但是他在建構這場戰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詞彙,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一、研究動機受911事件影響而發生的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讓美國無論在人員和軍費上都付出了龐大代價,而且目前仍深陷於阿富汗戰場。為了使伊拉克戰爭合理化,自戰爭發起前、戰鬥推進至政權重建期間,在國際上面對法、德的反對、阿拉伯陣營的疑慮、中國和俄羅斯的觀望,內部則有反戰聲浪,美國必須持續地爭取全方位的支持,才能打贏這場戰爭。而由於傳播科技的進步,使得進行中的戰爭畫面,幾乎可以同步地傳送到一般民眾家中客廳和敵我雙方作戰指揮中心的電視螢幕;不僅如此,網際網路也成為重要且快速的訊息傳播媒介,使得媒體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大增,媒體無遠弗屆的傳播能力,也讓戰爭多了非接觸性和無前線的特色。上列敘述代表戰爭行為將會面臨,國際社會和輿論界以更嚴謹的標準進行檢驗,使得相關國家(政府)在尋求以戰爭手段解決衝突時,必須以道德的觀點再三考量。一般民眾不見得瞭解媒體報導現代戰爭或是衝突事件的真相,但是傷亡和破壞卻會迫使政府面臨更高的道德壓力。見Liut.CommanderDavidG.Kibble,“FindingtheMoralHighGroundinIraq&Beyond”Proceedings,Dec./2002.,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伊拉克自由作戰檢討彙輯》(台北:史政編譯室,2003年)頁55-63。在波灣戰爭中,聯軍是以協助科威特復國的「正義之師」名義出兵,其正當無人質疑,連同為阿拉伯陣營的中東諸國都參與對伊拉克用兵行動;在美伊戰爭中,美國要告訴全世界,尤其是讓回教國家與社會的人們相信,這不是專屬「美國的戰爭」,而是一場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而且起因是回教社會普遍不穩定的局面,給予恐怖份子發展的機會。美國出兵伊拉克則是在幫助回教世界的朋友們。SIRMICHAELHOWARD,〈911攻擊事件及爾後發展:英國的觀點〉,《廿一世紀的美國海軍戰略》,(桃園:國防大學譯印,2006年),頁8。當時對於美國準備採取軍事入侵,迫使伊拉克政權更替的做法,曾受到部分人士的質疑,使部份人土主張布希政府應採取和解而非對抗方式,處理此一區域問題,其所面臨風險將會大幅降低的論點也會出現。美軍部隊忽略了對伊拉克實施軍事占領後,伊拉克人民的反對意識和行動,造成日益擴大的傷亡和損失。參見CharlesTrip,“AfterSaddam”Survival,Winter/2002-03高一中譯,《伊拉克自由作戰檢討彙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5年),頁32-51。不過,布希政府的官員仍然深信發動一場由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扮演促使伊拉克民主化的角色,使伊拉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典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茲(PaulWolfowitz)認為可以形成民主骨牌效應(democraticdominoeffect),使敘利亞、伊朗甚至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成為民主化的國家,有助於臨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見HYPERLINK"http://news.bbc.co.uk/2/hi/middle_east/2935969.stm"http://news.b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