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俺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同学根据自身的预习回答。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让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B、将自身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2、初读反馈:a)师检查同学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全体同学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教师个别抽查。B、初步交流自身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三、再读课文1、再读课文考虑一下文章主要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同学的概括的能力。让同学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用自身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你觉得自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让同学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指导同学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评议。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全班分角色朗读。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示得真是充沛,淋漓尽致。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身的话说一说。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作业设计: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板书设计:秉笔直书依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太史的职责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教学重点难点读准每个字的音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认一认2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作业设计、安排完成练习册上的本课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认读的16个字中,有的表示动物名称,有的表示植物名称,都是大家熟悉的。二、观察图画,自由认读。16个汉字上面都有图画,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哪些自己还不熟悉。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认识图上画的哪些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卡片,顺势认读汉字,对图上画的事物还不熟悉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三、指导读准字音1、先找出标上红色注音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这些红色的注音都是学过的音节。2、出示音节:lùmápíhémǐɡǔ。先让学生认读,再试读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领读,重点指导:虫竹丝4、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四、指导诵读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读。2、指名诵读。五、巩固练习1、连线图和对应的生字用线连起来。2、把音节和生字连起来。六、作业1、认读16个生字。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语文教案篇3【执教时间】XX年11月18日【执教对象】蒙山中学预备年级【执教教师】上海市吕巷中学吴昌琼【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