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实用)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篇1这个学期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叫王葆的小男孩,每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他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现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一天,他去湖边钓鱼,结果钓到了宝葫芦,他高兴极了,于是便把宝葫芦带回了家。宝葫芦帮他完成了许多事:帮王宝钓鱼、帮王葆写作业、帮王葆做模型,帮助王葆”吃棋“……可是,渐渐的,王葆发现宝葫芦原来不分青红皂白,只懂盲目服从,他生气了,把宝葫芦升扔回了湖里,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检讨了自己的行为,成了勤奋好学的好孩子。这本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葆老师常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是啊,这句话是真对,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回报。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农民,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它因受了惊吓而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等着天上掉馅饼,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农田里的苗也枯萎了。回想以前,我也做过这样的傻事。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布置每天写两面口算题卡,我一直偷懒没有写,等到老师快检查的时候,就找同学抄一遍。回到家后,我把《口算题卡》交给爸爸批改,就心虚的赶快开溜了,去写别的作业。没过多长时间,爸爸就怒气冲天的把我叫了过去,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太着急了,把前一面的.答案抄到了后一面,这一面没对一题。我低着头,不敢看爸爸那张阴云密布的脸,我羞愧极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了,就只好跟爸爸妈妈坦白,妈妈听了我的话,气极了,把我打了一顿。看了《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篇2梦是人们对迫切期盼得到的东西的一种虚幻的展现。就像王葆做的那场梦——一场关于“宝葫芦”的梦。大多数孩子和王葆一样,做梦都盼着能得到宝葫芦——被一道数学题折磨了老半天动不了笔,只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写出了答案;只能隔着一扇窗户与心爱的零食相望,它只要一晃脑袋,零食就摆在了眼前;甚至是一台你梦寐以求的.电脑,它也能变出来……故事的主人公——王葆,就在一场梦境里遇见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宝葫芦,那个能满足人们愿望的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的葫芦。哦,不,神灯只能满足你三个愿望,而宝葫芦能一直陪伴你,直到你长大成人。“啊,那真是太妙了!”看到这里,我不禁两眼放光,想像着作业、家务活不用动手就能够完成,那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青春时光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无尽的遐想,我有了一睹为快的冲动。王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葫芦后,无论他想得到啥,顷刻间就能出现在他的书包里、家里或手里,甚至是他的嘴里!从此,王葆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个宝贝。此时的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啊!然而好景不长,王葆发现他从宝葫芦那儿得到的东西原来都是“偷”别人的。为此,他有家不能回,有同学不敢见。这时,我也才惊觉:世界上那些吃的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天上不会掉陷儿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那些不努力就想有所收获的人,就只能窃取别人劳动果实了。王葆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竭尽全力想要毁掉这个曾被他视为珍宝的坏家伙。然而宝葫芦五毒不侵,反让王葆累得气喘吁吁。至此,我翻然醒悟:一个妄想不劳而获的人,最后的下场肯定是害人害己。虽然最终王葆揭穿了宝葫芦的秘密,可是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再也无法物归原主了。“叮——叮——”王葆打了个激灵,发现原来自己正躺在床上呢!幸好是个梦,不然王葆的所作所为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呀!感谢这个梦,它不仅警示了王葆,也警示了我: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和时间,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东西,不然最终只能是一场梦!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篇3《宝葫芦的秘密》,说不上是一本新书,因为他已经影响了近五十年。五十年前,张天翼就以此书去警醒那些好逸恶劳的小朋友,可谓是打上了预防针。要获得成功和别人的认可,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的故事,在当代已经很稀少了,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时代,正是我国一穷二白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目前的儿童,生活的时代物质文明极度丰富,他们的父母多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性。不过,这书重读,仍然感受到的是文字的活跃与洗练,可以作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