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校本英语教学计划上册第一篇:三年级校本英语教学计划上册小学三年级英语校本教学工作计划(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马肖华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喜欢做游戏。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两年多的英语,学生以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已基本养成。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心里特点,我认为英语校本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学习英语课。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二、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内容介绍复习日常生活用语InashopBorrowFriutGreetingHello!ColorsBodyWay口语交际Howmuchisit?三、教学目标1.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3.熟练应用简单的日常交流用语。4.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四、教学重点:1、能够询问和表达用餐情况。2、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描述事物的特征。3、能掌握对过去做过事情的表达。4、掌握发送电子邮件的相关词汇和短语。五、教学难点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2、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六、教学改革措施1.教改专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2.教改措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说到底是用来交际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口语是第一位的,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分析,本学期校本重点提出“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课题,我会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主题。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然而,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要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其次,教师要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第三,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初学者开口说英语,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第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当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2、教学过程交际化,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讲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记忆,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八、教学进度周次12345678910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内容介绍复习日常生活用语InashopBorrowFriutGreetingHello!ColorsBodyWay所需课时11111112-16口语交际Howmuchisit?6九、重要的教育活动安排表及课时1.小组间的单词竞赛,单词接龙。2课时2.Friut1课时3.colors1课时4.Howmuch?句型的应用,做roleplay。6十、教学活动安排1.说歌谣比赛、2.单词认读比赛3.唱英文歌曲、课时王各庄小学马肖华2011.9第二篇: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015——2016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余书月三年级学生是从懵懂到认知的时期,在这一关键的转化时期,也为了辅助德育工作的正常展开,我将三年级的校本课程设计为礼仪的认知与培养,旨在让其来哦接传统礼仪并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办学水平。二、课程目标: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班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三、课程内容:三年级主要学习礼仪篇。四、主要措施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