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作文“三字诀”作文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高考年年考,但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因为答题时的一些小失误而丢分,痛失上榜的机会。作文要得高分,可以在以下三个字上下功夫。字。字的写法:规范,工整。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行书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不能勾肩搭背,不辨你我;不能皱缩干瘪,如冬日之树皮;也不能舒展若浮茶,占大片格子。错别字,应尽量避免,尤其在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下。一个人的脸上有了脏东西,让人看着不舒服;同样,一篇文章中有了错别字,也会让人感到别扭,并且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如何避免写错别字呢?平常训练,就应夯实基础,勤动手查字词典,勇于向老师同学请教,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准备一个“改错本”,将易错易混的字放在一起,分析错因,并常翻常记。文面如脸面,细嫩,光滑,若满月,似凝脂,方为好。思。(一)构思:切题,新颖。构思是作文的第一关口,包括审题和立意两部分。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审得不准或不全,势必背离主旨,劳而无功,写而无分。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方向,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进行仔细推敲,找出关键点:对象、词句、事件。并适时运用发散思维,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主题。意,是一篇文章的神髓,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制约着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开掘材料的隐含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立意的方法很多:点睛法,反弹琵琶法,大题小作法,蕴藉法,庄题谐作法。例如,以“秋”为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练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抓住一点入题即可。若以秋天的声音为切入点,可做如下尝试:声音:鸟声蝉声蛙声虫声雪落声棋声萧声松涛声溪流声叶落声闲谈声读书声吵闹声叫卖声车声哭声笑声……再加个背景“秋天”。可以选材组句如下:春可闻鸟鸣,夏可听蝉闹,冬可寻雪落,然都不若秋可享虫唧。于秋,心闲意适,还可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间听松风声,水边听浪涌声。发散思维由近及远的思考方式:1、“秋”的范围有哪些?2、“秋”涉及的古代事例有哪些?3、“秋”涉及的现代事例有哪些?4、自己有没有关于“秋”的熟悉的生活事例?5、由“秋”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6、如果自己下笔,聚焦于哪一点?故事,情感,哲理?落笔前三思,落笔后才无悔。构思时应注意:不可撇开材料,另立炉灶;不可游离材料,喧宾夺主;不可雾里看花,主旨不明。(二)文思即对自己即将动笔的文章进行通盘考虑,在结构和选材两方面下功夫。为文章备材,在构思阶段已完成,现在要考虑的是选哪些材料,怎么组合就能达到最佳效果。1、结构上,标题(命题作文除外),开头,结尾,线索,全文共几个自然段,都在考虑之列。标题要亮,开头要简,结尾要美,自然段要明,层次清楚,整个文章呈“线”型。2、选材上,鲜活有趣,紧跟时代;视角独特,援用得当。新世纪新英雄新现象新事物,任你挑选。别再囿于居里夫人爱迪生,也别拘于韩寒郭敬明。当然李白杜甫的材料很典型,千人用万人用,你也可以用,关键在于你用的角度。角度怎么变换?发人所未发。例如:别人写李白的豪迈飘逸,你可写他的抑郁不得志;别人写杜甫的沉郁顿挫,你可写他的欣喜闲适。再如:一篇文章中,可用鱼的地方改为鲲,鲲有垂天之翼,扶摇而上九万里,可引同鲲神似的李白,以遣壮怀;可用虫的地方改为蝶,有碟就有花,可邀佳人,可化为庄周,一书雅趣;可用树的地方改为木,“无边落木萧萧下”“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一展“秋”的温润疏朗,以抒心曲;用兽的地方改为鹿,鹿心机巧,可比性灵;用鸟的地方改为鸥,“鸥鸟”或群集,或独飞,或宿于春水边,或翔于迥地高天,可述平生。(三)言•思(文采)孔子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③大凡写文,追求文采是必然的。好的言辞,犹如文章的“金缕衣”,让人视之,不敢不敛神注目。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也把辞采作为一个点,文辞斐然,叫“亮点”。故劝君打造“金缕衣”。1、选词精准。李清照说“绿肥红瘦”,绿叶多红花少,用词恰当而精美,画面感油然而生。于丹讲《庄子》,反复说“乘物以游心”“心才远”,着一“远”字,讲出了人生的张力。李煜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④“嚼”“唾”二字成功地写出了少女含娇带羞的情态。平凡的材料也可通过准确地用字点化成精粹之文。如描写一个迟到的同学:“他像一阵龙卷风似地旋进了教室,吹得老师也好几个趔趄。”这样就于会意一笑中,如见其人。2、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排比,仿辞,转品,夸张,对偶,比拟,象征等,或单用或套用,给读者以直观、整齐、优美、有意味的印象,文章自然就“亮”起来了。比喻。“我愿为祖国做贡献”,这个句子不形象,改为“如果祖国是雄鸡,我宁原是一粒米”,就具体可感了。“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棉花象雪架一样。”钱钟书《围城》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