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教案.docx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教案第一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教案阅读教案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中考阅读指导系列湖北省襄樊学院附属中学杨艳艳【知识教学点】1.归纳文段中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2.结合教材和阅读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语在文段语句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从教材学习方法并运用与实践阅读的能力。2.为学生备考阅读训练储备较完备的阅读方法。【德育渗透点】通过阅读理解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酌句的魅力。【学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探究,讲练结合。【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教材整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难点:掌握并运用方法解答相似题型。【教学过程】一、知识指导:理清语段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一)知识回顾:1.学生交流总结过去教师教过的方法:首先明确词语所属对象,再探究词语的含义(为什么是这样?),再明确词语在表现中心、语言特点上的作用。2.方法归纳: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3.课文知识、典型语段知识回顾:《我的老师》“狡猾的眼光”……;《春》“偷偷的钻……”“嗡嗡的闹着……”;《驿路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生日》“莫大、莫名”互换否、生日的含义;《父亲的手机》“愧疚的原因”“两个抖的含义”;(二)系统归纳:1、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方法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就不难发现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方法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例如:“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方法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故乡》“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闰土、杨二嫂等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主题所在。方法(4)还可以拆词为字,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读上下文,寻找线索,推知语境义。例如我们做过的课外阅读:《生日》“莫大、莫名”互换否、生日的含义,就可以用“莫”“大”“名”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含义。方法(5)结合文体特点来理解词语。其实不同的文体,在使用词语时,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比如,散文常常要求形象生动,感情真挚,事实具体感人;议论文就常常关注的是论证的严密、充分;说明文就多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平实、准确。方法(6)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比如比喻: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对比: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在语言表达上显得铿锵有力等。2.有一类考题是测试“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大部分方法和上述方法相似,不过要重点关注几种词性的特点:比如动词要关注词语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要关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要关注词语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等。3.还有一类考题是测试“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类题型多是考查顺序问题,应该关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类顺序问题,其中逻辑问题是常常被考查的范围。答题要点可以参考下面示例: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二、学生当堂训练:1.热身训练,师生同步完成三个典型语段,重点关注答题方法:(1)《阅读旗舰》9页第一题“摊开”(关键找准对象、联系上文思考)(2)18页第2题“鄙夷”“全心全意”(关键对象找准、解释全面准确)(3)19页附加题“香香”(关键是全面的思考)2.继续演练,学生独立完成语段阅读,温习答题方法:《阅读旗舰》29套《大地的“女儿”》三、小结本课收获(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