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doc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8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实验目的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Discovery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3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4等T0构造图的绘制。。(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断面波、绕射波。(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不同波组的相位数多少、振幅强弱、波的疏密程度往往不同,而不同波系所包含的波组个数,各波组间的间隔关系等往往不一样。(3)根据振幅包络线进行对比★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在对比基底界面时,根据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更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基底反射波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振幅一般较弱,对比时要注意沉积岩盖层与基底在宏观反射特征上的差别。(4)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界面对比★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剖面闭合了,是否解释就肯定正确?不一定。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四、过程分析及成图解释图1—1图1—2分析如下:此两张图为不整一界面(削截界面)的识别及空间追踪对比。同相轴就是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断层特点:有三个断层,且都为正断层。在图中追踪地层处即不平整整一界面处与下部地层的削截界面;图1—2追踪了较明显的两个断层及地层,且都是正断层,断层面相对追踪地层为削截界面,追踪地层以上的地层可以认为是不平整整一界面。从图上明显可以看到同相轴的错断或波组、波系错断,在有些地区同相轴的数目明显增减或消失,或者同相轴交叉、弯曲及强相位转换,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而且在有些地层处有明显的断面波和绕射波。地层特点:下部早期沉积地层受构造影响严重,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断块。同相轴幅度不连续,振幅强弱不定,整体表现为不整一面呈削截接触。不整合面之上的新沉积的地层受构造影响较小,仍保留了原始沉积的面貌,由于受河道冲击影响,下图右上边构型明显下切。上图可见,正断层发育程度深,接触面为平行整一界面,地震剖面显示为平行不整合,早期地层受张应力作用,后期沉积稳定。下图为角度不整合界面,正断层和逆断层发育。相干体剖面图1—3图1-3为相干体切片;从图上可以看到五条断层,断层的颜色可在绘图过程中任意设计。图1—4为8*8层位追踪,这样精细的追踪完成后,可以得到更加准确、明了的图例,此即网格的形成。等T0构造图描述工区T0不整合面地形特点。T0不整合面也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化侵蚀面,从上面的构造图我们可以看出,本区被五条断层分割,中间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