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堆石的产生与内涵堆石小品虽少,但它的出现与发展却离不开古代园林的堆石造山。帝王的苑囿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园林。所谓苑囿,是选择一个自然区域,在里面放养飞禽走兽,专供帝王、贵族作狩猎之乐,有一点人工猎场的性质。在这种苑囿中,除自然树木外,也有用人工堆成的高台,供游乐时登高远眺。后来在苑囿中也模仿自然,用土石堆山,创造一种自然山林的环境,并且逐渐形成为一种造园手法,成为叠山。这种叠山风气,到秦汉时已很普遍。园林既然模仿自然,所以在帝王的苑囿中,叠山多追求高大。《史记》记载,汉武帝在长安城建章宫中筑有一个大的水池,取名为“太液池”,池中堆了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规模是相当大了。宋徽宗在汴梁宫城外专门造了一座皇家园林,即著名的艮岳。园中用土石堆山,主山高达九十九步,周回十余里,规模之大可与真山比美。连南宋的一个官僚在自己家园里堆得山都“一山连亘二十亩”,其间布置了四十余亭。亭子再小,四十多座排列开来,距离也拉得够远的。所以尽管文字描绘会有夸大,但当时园中堆山追求高大却是明显的。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平地造园,以人工挖地而出湖面水道,用挖地之土堆积成大小土山冈阜。但在乾隆皇帝眼里,圆明园是眼里,圆明园是有水无山,所以又在圆明园之西,选择了翁山及山前的西湖建造了清漪园,并且还将西湖大大扩展,以挖湖之土加大了翁山,取名为万寿山。帝王园林之所以喜好高山大山,除了追求自然山水环境以外,还反映了封建帝王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雄心。宋徽宗要求在艮岳内仿天下名山,现蜀道之难,乾隆帝将翁山取名为“万寿山”,以示为太后祝寿,这些不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思想的反映吗。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连年战争,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士大夫阶层惊叹环境之险恶、世事之多变,对政治悲观失望,逐渐信封老庄思想,喜好玄理与清谈。他们纷纷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环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描绘,进一步发掘了山水植物之美,一时间描绘自然之美的山水诗、山水画盛行。除了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外,这批士大夫文人也在自宅里营造起具有自然之美的小环境,于是一批私家园林应运而生。这类私家园林自》然没有皇家园林大,也不可能据名山大川而经营,它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自己的天地,只能借小山小水再现自然山水之情趣,因此人工堆山与选石逐渐作为一种专门的技术与艺术而得到发展。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洛阳城中某坊里内有大官僚张伦的一座宅园,园内“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城中宅园不会太大,园中人工小型堆山居然能表现出深溪洞壑、重岩复岭之山貌,可见当时堆山技艺之发达。同时,不但用土、石堆山,而且还发展出以数石甚至独石成景的技艺。唐代诗人白居易从好的石头中,可以观察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他曾有诗称赞一块好的太湖石,“远望老嵯峨,近观怪??。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太湖石》)宋代大诗人苏轼以诗词书画著名于世,亦十分爱好奇石。浙江杭州法惠院僧人法言,在自己的院内开出了一方水池,池中用石堆成了小山,还把白粉洒在堆石的峰峦上以象征飞雪落山峰。苏轼见了甚为赞赏,并取名为雪斋、雪山和雪风。苏轼自己家中也藏有奇石。宋代大书法家米,性格狂放,他擅画山水,画风潇洒不凡,也有嗜石如命。传说他见一奇特之巨石,竟面石而拜,所以后人有“元章拜石”之美谈。白居易、苏轼、米这些文人“嗜石”自然不是偶然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这样的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意思是说智者乐于治世如流水而不尽,仁者乐于万物滋生如山之安固而不动。这是把山石流水和人的品德联系起来了。在诗词书画中,往往以石比山,以石代山,所以在后来的诗画中,石与松、竹、梅这岁寒三友并列,成为文学家、艺术家常用的创作题材。所谓水令人性淡,石令人近古,竹直而心虚,松劲而刚健,梅凌寒而放,成了士大夫追求的一种道德标准。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在自家小宅园里用卵石、水流筑成石滩小涧,饮酒赋诗,自我陶醉,到士大夫独坐厅前,观山石以冶情操,他们所追求的意境可以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古代园林主人所欣赏的堆石,看上去只是这些石头的形式之美,但实际上借物抒情,寄情思于景,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积淀了封建时代道德的、伦理的,乃至哲学的理念。堆石的形态园林中的堆石,既要以小喻大现出自然之美,又要见石生情,表达主人的情意,因此就有了堆石形态的选择和塑造问题。首先,堆石要以小喻大,以局部而见整体,这就要求堆石具有典型性再现真山真石之形态与神态。明人计成,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造园的实践家,所著《园治》一书是他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造园理论的总结,实为我国古代造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在这部《园治》中,计成特别写了缀石与选石两个部分,专门论述了各种石料的特点和用途,其中说到适于作单独观赏的石料就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