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doc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授课教师:李敏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美的脑,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一、活动目的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制作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手工制作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二、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废品,变废为宝。这样既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就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废可弃乐瓶可以制成花篮;旧挂历可以制成花瓶;蛋壳可以制成不倒翁,还可以粘贴成画;树叶、碎布块等均可以拼贴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可以成为你房间里别出心裁的一件装饰品;河边拣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或自制雨花石……同时加入彩泥、手工折纸、十字绣等内容,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可玩物,也可益智,可谓“玩物益智”。明德地方课程备课(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执教者:李敏一、教学进程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周次1自我介绍交流爱好122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自由制作143彩泥手工我型我秀164折纸285用布的边角料进行创作1106我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最拿手的手工1127十字绣入门1148总结评比116第一章手工及其教育学习要点:了解专业手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要求;了解专业手工的种类、学习要点:造型规律和常用工具、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掌握手工制品欣赏和评价的标准。教学重点: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和评判标准。教学重点第一节手工概述手工是指以双手为主或借助工具,按照一定的构思和工艺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或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的造型活动。如:纸艺、布艺、陶艺、玩具、根雕、泥玩、刺绣、编织等。第二节专业手工与手工学习的基本要求专业手工是专门研究手工制作特点、造型规律、表现媒材和小学手工教育的一门学科。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之一。一、(一)学科特点造型性造型是内在意义和外在显现的结合体,是手工的本质特征之一。即所要表现的一切内容都必须通过外部形态来展现,并以固有、具体可感、可触的形态诉诸于视知觉,呈现出制作者内在的精神境界情绪情感、意愿和思想等,揭示客观事实、现象,以及人类的心理、生活状态。(二)视觉性两个层面理解:一是直观性,二是审美性。(三)表现媒介手工制作常常致力于物质材料及其表现价值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和增强作品及材质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二、造型规律(一)小学专业手工的种类1、从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划分,有纸工、泥工、布工、竹木工、金石工、塑料工、废旧品工等。2、从使用材料的形态划分,有点状材料成型、线状材料成型、面状材料成型和块状材料成型。3、从制作工艺上划分,有编织、刺绣、缝纫、印染、雕刻、插接、模具、重构等。4、从造型物的空间占有形态划分,有平面和立体两种。5、从手工作品的用途划分,有实用手工、玩赏手工和装饰手工。(二)小学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1、构思与设计规律构思与设计即制作前通过想象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关于造型物的用途、形象、结构、材料选择、制作条件、成品效果等心理操作的总和。一般过程:(1)以用途为构思依据:是实用的、装饰的、玩耍的(2)确定造型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具体形象:夸张、变形、写实;并从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形成比较具体完善的内在加工形象。(3)选择造型材料,体现创作意图并适合所塑形象,同时考虑材料经济易得、便于加工制作(4)采用适合的加工方法,明确制作步骤,成品的装饰手法和艺术效果要符合造型美的规律。2、材料选择与使用规律(1)因意选材:根据造型物的构思与主题,选择使用能够准确而充分表达造型物形象的材料进行创作。如,制作皮毛类动物时,选择毛绒类材料就比较适宜。(2)因才施意:选择材料自身所呈现的物理性质、材料特点及外在形状、联想到某一具体事物,并穿凿出该事物来。迁想状物:根据材料的外在形状、纹理、色彩等非具象痕迹联想到与某物相像。借物造像:借助材料已有的非具象加工条件,将联想到的形象塑造出来。3、材料加工规律(1)加一加:通过材料添加进行造型的方法。如,粘贴、接插、编织、缠绕、串联、钉铆、镶嵌等;(2)减一减:消减或剔除材料中与形象塑造无关部分的造型方法。如,撕剪、雕刻、削切、刮刨等;(3)变一变:加工材料形变量不变的造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