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组成原理为配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和自学的需要,随书出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配套课件。为了配合该教材的第2版,本课件在保留原课件特色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该课件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教材在体系上完全一致,它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帮助读者边阅读边思考,通过点击鼠标,逐行显示精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既可从文稿中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又可从视图中看到动画演示效果,形象地理解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新版课件提供了章目录和节目录。操作上除了顺序播放外,还可任选一章、任选一节播放,并可从任意一页幻灯片返回到上一级目录。具体功能如下。1.进入章目录后,可点击任一章播放。2.进入节目录后,可点击任一节播放。3.每一节播放结束时,可继续播放,也可点击本节最后一页幻灯片右下角的按钮,回到上一级目录,再点击节目录幻灯片右下角的按钮,即可回到章目录。4.点击任一页幻灯片右下角的按钮,均可回到上一级目录。在修改课件过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丽杰、罗丹彦为课件的录入、排版、绘图、动画演示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唐朔飞2007年12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计算机系统简介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计算机二、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用编译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概念性的结构与功能特性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算术运算逻辑运算1.2二、计算机硬件框图ALU1.上机前的准备取x至运算器中0000010000001000指令和数据存于主存单元的地址存储体MAR运算器1.2运算器运算器取指令11(5)ax2+bx+c程序的运行过程1.3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221=256KB第1篇概论1.4本书结构1.4本书结构1.4本书结构第2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2.1计算机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硬件技术对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影响第一台vonNeumann系统结构的计算机IBMSystem/3602.12.CrayXT5Jaguar(美洲虎)2.12.12.12.1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Moore定律Intel公司的典型微处理器产品三、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2.系统软件3.软件发展的特点2.2计算机的应用四、虚拟现实2.3计算机的展望三、?替代传统的硅芯片第3章系统总线3.1总线的基本概念四、总线结构的计算机举例单总线(系统总线)3.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框图3.2总线的分类3.通信总线3.3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1.机械特性三、总线的性能指标ISAEISAVESA(LV-BUS)PCIAGPRS-232USB总线标准3.4总线结构1.双总线结构2.三总线结构3.三总线结构的又一形式4.四总线结构1.传统微型机总线结构2.VL-BUS局部总线结构3.PCI总线结构4.多层PCI总线结构3.5总线控制2.链式查询方式排队器二、总线通信控制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读命令数据不互锁(4)半同步通信以输入数据为例的半同步通信时序上述三种通信的共同点(5)分离式通信1.各模块有权申请占用总线第4章存储器4.1概述(1)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磁盘、磁带、光盘高缓存4.2主存储器2.主存和CPU的联系高位字节地址为字地址(2)存储速度芯片容量二、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存储芯片片选线的作用0,0A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A´T1~T4(2)静态RAM芯片举例②Intel2114RAM矩阵(64×64)读15第一组第一组1515151515A315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第一组AADD单元A91A9A9A9A9A9A9A9时序与控制读放大器读放大器(3)动态RAM时序(4)动态RAM刷新tC=tM+tR③分散刷新与集中刷新相结合(异步刷新)3.动态RAM和静态RAM的比较四、只读存储器(ROM)3.EPROM(多次性编程)…4.EEPROM(多次性编程)用1K×4位存储芯片组成1K×8位的存储器(2)字扩展(增加存储字的数量)(3)字、位扩展2.存储器与CPU的连接例4.1解:(3)分配地址线2K×8位(1)写出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例4.3设CPU有20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IO/M作访存控制信号。RD为读命令,WR为写命令。现有2764EPROM(8K×8位),外特性如下:六、存储器的校验汉明码的组成需增添?位检测位各检测位Ci所承担的检测小组为例4.4按配偶原则配置0011的汉明码3.汉明码的纠错过程P1=1357=0练习2七、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2.多体并行系统各个体并行工作M04.2低位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