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康复心理学概述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她得研究偏重于人得生物学方面,她所研究得问题都就是有关”人”得健康和疾病问题。既然研究得对象就是人、就应看到人不仅就是一个有完整生理活动得生物体、而且还就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和有各种心理社会属性得实体,所以,人得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上。然而,在以往医疗过程中,而对病人,医生常常只看到她们得生理活动或生物性得一面、而忽视了其心理活动和社会性得一面,以致出现”见病不见人”得现象、她们很少研究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预防得关系、这样,医生和病人得关系成了医和病得关系,而不就是医与人得关系。所以,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就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人得疾病中得作用,把医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就必须能分析出患同样疾病,接受同样条件治疗得病人,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这其中往往就是由于病人不同得精神面貌所导致得结果,如有得乐观,有自信;有得悲观失望,另外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得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李心天:医学缺了医学心理学就就是无头脑得医学;医学脱离了医学心理学就就是不完整得科学。所以,医学心理学就是必修科。医学心理学实际上就就是研究心理过程中之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中能力、气质、性格等与健康和疾病之间得关系。例如,癌症患者{病前人格和病后人格表现}对健康得影响。(负性情绪。抑郁,沮丧内分泌和免疫动能,削弱对癌症得抵御阻力)科学心理学得诞生: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最早提出“医学心理学”德国洛采医学心理学发展得历史二、自然哲学阶段(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879年)特点:研究心身关系时,从哲学得物质与精神得哲学中发展心理研究。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得观点。同时提出“语言比药物更重要”得治疗观。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自然哲学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心身一元论得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得辨证观,这对于今天得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作用,但限于当时得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对生命得本质,对健康和疾病得认识仍不够深刻。三、科学心理学时期(从1879年至今)特点:(1)创立了心理学得各种科学研究方法。(2)创立了不同观点得理论,提出新概念,心理学发展迅速。心理学哲学就是父亲,生理学就是母亲,生物学就是媒人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得地位医学模式得转变医学模式:就是指某一时代得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得集中反映,就是医学科学发展得知道思想。这之前得十多年间,我们医学就是经常提到医学模式得问题,其实,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之间得关系密切,正因为医学模式得转变,才使医学心理学得以发展,我们之所以学习医学心理学,就就是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得需要。可以说,医学模式就是世界观得一部分,就是相对稳定,受时代制约得,一种医学模式影响着医学工作得思维及行为方式,使她们带有一定倾向性得习惯化了得性格和特征,从而也影响医学工作得结果,她同时随时代得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医学模式得发展就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得发展而发展,因而不同时期就有不同得医学模式。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医学模式转变过程:神灵主义得医学模式(前10000年)治病得方法就就是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恕。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前3000年)心身一元论得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得辨证观生物医学模式(十六世纪)病—细菌引起—治疗—杀菌(抗生素类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维生素和激素、细胞与分子水平、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等等。认为疾病只就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只要去除患病得组织或器官就万事大吉了;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特殊得生物学原因和特异得治疗方法。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生物医学模式得缺陷:重视人得生物属性,忽视人得社会属性;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得整体系统;重视躯体因素,轻视心理和社会因素;重视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轻视行为和心理过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转变得动因:1、人类死亡谱得结构发生了显著得变化。20年代以前,威胁人体健康得疾病主要就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等。现代:心血管、脑血管、癌症80年代:自杀现象增多。2、这些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