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套】.doc
上传人:Ja****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套】.doc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6/NUMPAGES总页数6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套】(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20分)1、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______________做起,从____________做起。2、________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________,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________。“失信不立”是恒古不变的人生哲理。4、在班级建设中,____是保证公平的前提,用___的规则管理班级事物,可以实行对所有人、各种事的标准一致。5、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________、________、南海四海相连。6、有些人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______________,严重的还会触犯__________。7、文明是一种________,其动力来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8、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________长征。9、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禀实衣食足”的________,也是人人“知礼仪知荣辱”的________。10、让我们坚持“________”,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A.美国B.意大利C.中国D.英国2、(),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高祖D.汉武帝4、我们要弘扬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和平共处B.改革创新C.独立自主D.自由平等5、“海上明珠”、“东方甜岛”等都是()的美称。A.上海B.澳门C.台湾D.海南6、中国第一个被神舟五号飞船送上太空的飞行员是()。A.杨利伟B.费俊龙C.聂海胜7、下面哪个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益()。①高速路上随意从车内抛物②在医院注意不大声喧哗③在人行横道上摆摊卖菜④不在盲道上停放电动车A.①②B.②③C.①③8、周末,小刚邀请小明踢足球,母亲以快要考试为由,不许小明参加,小明应()。A.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委婉拒绝同学的邀请B.与父母交流沟通,说清理由,保证不耽误学习C.哭闹、纠缠,要求母亲同意同学邀请9、以下哪项重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A.蒸汽机B.发电机C.打印机10、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是()。良好的公共秩序B.良好的公民秩序C.良好的社会秩序D.良好的家庭秩序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需要保护。()2、每天出门,爷爷总说:“路上看车,注意安全!”这唠叨中饱含着爷爷对我的爱。()3、我们可以通过写信、留便条等方式与家人主动交流沟通。()4、钱学森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5、孙中山先生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6、集体讨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坚决不能改变。()7、班委会要取代老师承担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8、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开辟了“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9、“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成功的。()10、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四、连线题。(共10分)1、将下列名人与其称呼对应连起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孙中山两弹元勋林则徐禁烟民族英雄李四光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邓稼先地质力学的创始人邓小平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你认为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主动与家人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应该如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