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doc

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论文考试作弊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理性透析及应对路径摘要:通过实证调查,对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考试作弊现象进行了理性透析,分析当前作弊行为的群体两极化、作弊工具科技化、作弊时空“场外化”、作弊意识法制化的趋势;从理性主义的主义的视角分析原因,并寻求制度解决路径,通过规范考试行为、渐进式处罚、建立平等监督体制等方式应对考试作弊现象,维护教学公正。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作弊特点;成因(北京102206)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主要激励,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参考。公正的考试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道德习惯,有利于学校教风、学风的建设,有利于社会选拔优秀的人才机制的建立。然而,受高校扩招、学生素质下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大学校园考试作弊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公正公平的考核环境,在广大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2003年,教育部曾办公厅发布《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然而,高校作弊风气依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一、严峻的作弊现状及大学生作弊新特点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作弊现象及心理状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对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以便寻求减少作弊现象、转变学风考风的应对路径。长期以来,出于方便、直观、社会公平等考虑,社会习惯于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普适标准,客观上推动和助长了唯成绩论的盛行。部分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博得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从中小学就已经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1]调查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以年均20%左右递增,并且与年级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大一学生普遍作弊率较低,为15.4%,大二学生为20.8%,大三为45.7%,大四为32.3%。而据学生们反映,大到全国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小到普通的平时测验,几乎场场都有同学作弊;学校的厕所、墙壁上也贴满了代考、保过、传答案等小宣传单。考试作弊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问题。同时,通过调查,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如下特点。1.作弊学生两极化在大多数人的常识中,考试作弊的学生往往是差生,为了避免挂科补考、重修、留级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应对考试。然而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作弊的学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很多学生认为优秀生作弊的几率更大。分析原因,一是受当前学校奖学金、评优机制对学生学分的硬性要求与社会上功利风气的影响,许多优秀生为了评优、获奖而作弊;二是许多优秀生迫于面子、哥们义气或者利益诱惑而协助学习较差的学生作弊,“互帮互助”,这点在以主观题为主的文科考试中尚不明显,但在以客观题为主的理工科考试中,则大量存在,在某些专业、班级中甚至形成传统,如果不参与,则容易遭到排斥。。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对此也表示十分反感,但是在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压力下,仍然“身不由己”地加入。2.作弊工具科技化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的通讯工具以及学习设备纷纷成为了考场必备武器。每到考试季,学校复印店就有大批学生前来缩印,面积不足64k的小纸条上可以浓缩1000到2000字;而软件兼容性极强的手机,如诺基亚智能手机,能够翻看word、txt、ppt、pdf等多种格式文件,还附带查询功能,为迅速找到答案节省了翻阅的时间;掌上词典、无线耳机、飞信??等等已经显示出,当前作弊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交头接耳、传小纸条等形式了。每年四六级考试结束后医院耳科总会有大量学生因为无法取出袖珍耳机、耳朵发炎等问题前去就诊充分反映了这点。3.作弊时空“场外化”有些学生害怕考场上作弊被抓,挖空心思地把精力由“考场内”转向“考场外”,考场外作弊表现为考前和考后作弊,考前作弊主要表现为考生在考前通过向命题教师套题,提前得知考题信息;考后作弊,主要表现为考后送礼求情,或动用社会关系给教师施压,希望判卷时“放水”,甚至更改成绩。[2]考试作弊时空上的延展,造成考试作弊行为泛化,危害日趋严重。相对于“场内化”,这种向外部延伸的作弊行为更加不易发现、惩处。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实行学生评教与教师能力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并依据学生成绩考查老师教学成果,老师出题太难、不划范围、监考太严、给分太低等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导致这种“场外化”作弊方式愈演愈烈。4.作弊意识法制化近几年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