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探新兴趣;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兴趣;3、重视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兴趣;4、巧设铺垫坡度,激发探究兴趣5、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拓展兴趣;6、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愿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关键词:课堂优化激发兴趣创新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作为数学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合乎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一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很多。例如: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如何引进创新的课堂模式?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数学教育家冯克勤教授在题为《拨亮数学的火焰》科技杂谈中写道:“我们应当把怎样的教员看作是最优秀的?我想,倘若你使学生们都有一个好的分数,那只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员;但若学生们——哪怕只是班里的一小部分——在你的课上对数学着了迷,看到数学的火焰光彩夺目,那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员。”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我们的教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探讨。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探新兴趣一节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新颖别致的导语设计,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对激发学生主动探新,维持持久的探新兴趣将产生重要作用。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如在新教材第一册《直线》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演示了一根能伸长的教鞭和一根拉紧的细线,然后以低声缓慢的语气向学生描绘:“这是一根神奇的线,它能向两方无限延伸以至无穷。同学们可以想象,它能穿过教室的墙壁、校园、田野、村庄,穿过高山、大海,以至茫茫的宇宙而到达无限远处。这根神奇的线就是直线。同学们有兴趣进一步探究它的有关知识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兴趣已被激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2:又如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幻灯片出示:速算以下各题:2(1)35;(2)452;(3)12522;(4)135.待学生想动笔进行运算时,我已从容地填上答案。然后平静地说:“同学们,老师是心算这四题的,想知道老师计算的秘诀吗?”不用说,学生早被教师的计算速度吸引住了,个个瞪大眼睛想知道计算的秘诀。毫无疑问,这堂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完成了教学内容,效果明显。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兴趣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学生自觉去探究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数学认知的良性循环,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情境的创设,要依据课型与知识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一般来说,创设问题情境用的较多。有时可通过观察现象,演示教具,实际操作等来创设联系实际的现实情境;也可通过实验、猜想、发现、探究、类比等方法来创设思维情境;也可通过创设悬念、疑问、思索、议论的激疑情境;更有一些数学教师通过编制一些有趣的错误而创设谬误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我辩析、自我纠正,从而达到自我掌握的目的。案例3:在学习圆的概念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些学生正在鐾度τ蜗罚浅省耙弧弊中团趴缤?,这样的队形对每一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甲乙丙丁乙投圈点丙甲投圈点丁图1图2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原因是他们投圈的距离不相等。公平的的队形应该是站在以投圈点为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如图2。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圆的本质特征。案例4: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人扮演街头摆摊骗局的甲,另一人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徕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你运气如何。”路过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有同学劝阻的,也有同学鼓励的,更有同学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