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一、名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又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分大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尺度水分交换。小循环: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又降落至海洋中,或者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后又降落至陆地上,形成的局部水分循环。容许土壤侵蚀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的年均土壤流失量。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土壤侵蚀。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土壤侵蚀强度: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t/km2·a)。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保规划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林草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总称。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泛即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是指生产建设扰动的区域,包括征地范围、占地范围、用地范围以及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超出征占地界的,由于建设项目的影响而引发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二、简述、简答、列举1、简述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全国山地丘陵占比高达2/3;国土面积中耕地、林地、天然草地分别占14%,16.5%和29%,其他难利用土地占35%;全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16.8%,风蚀占20.4%。2、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侵蚀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区域差异明显。3、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造成土地严重退化,制约农业生产;淤积江河水库,加剧洪涝灾害;加重面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导致生态退化,加剧农村贫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4、列举至少5个我国水土保持相关机构、研究院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水利部、林业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各省市水利厅水土保持局)5、列举至少5种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气象因素:降雨对土壤的作用,雨滴打击地面,产流;降雨强度,雨型不同,雨滴大小和分布不同;风力作用。地形因素:坡度、坡向、坡长和坡形。地质:岩性不同;新构造运动;岩石的节理、断层对崩塌有影响;植被:覆盖度,根系和落叶层。人为因素:加剧土壤侵蚀活动,破坏森林、陡坡开垦和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程建设;积极作用:水保活动。6、简述生态系统各组分的主要角色和功能生产者:植物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水和CO2合成碳水化合物,从而将无机界与有机界联结在一起;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而是通过食物链消费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分解者:指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结构;水平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有机体、种群或群落的水平分布状况和动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二维水平结构,种群和群落。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征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与调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