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_人教_高一_必修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节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_人教_高一_必修一.doc

第四节实验_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_人教_高一_必修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3.某位同学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A.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C.电源频率不稳D.打点针压得过紧4.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5.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6.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这位同学要根据这一系列点,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及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首先要查清共有多少个点B.首先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数起,查清共有多少个点C.分别测量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然后相加,把相加的结果作为所有能看清点的总长度,用来计算平均速度D.分别测量出每两个相邻清晰点间的距离,用来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是否是匀速运动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A.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二.填空、作图、论述与计算题8.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m/s。9.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如果把纸带和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a)(b)(c)(d)内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示每条纸带记录的物体的运动情况.10.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OAB1.30CDEFG3.456.3410.0814.4019.55单位:cm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参考答案1.CD2.AB3.D4.B5.C6.BD7.ABD8.0.3m/s9.(a),(b)的各点分布较为均匀,是匀速运动,但从点子的疏密程度来看,(b)上的点子较稀疏,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较快,速度较大.(c)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速度在增大,(d)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慢,速度在减小.10.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0.02×5s=0.1s,每隔0.1s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2.89cm、3.74cm、4.32cm、5.15cm,说明纸带作加速运动.A、F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AD、AE或A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点瞬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