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2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建所以来,半导体研究所在我国半导体科技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国家联合实验室(半导体所区)、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所区);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及研发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此外,研究所还设有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中心、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实验室、高性能集成电路实验室、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纳米光电子实验室、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光电系统实验室、图书信息中心。半导体研究所拥有多套先进的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及电路研究、分析测试和制备设备,科研条件优越。目前研究所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数十项重大重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几年每年申请专利百余项,发表论文几百篇,获国家和院部级奖励多项。特别是在2001年,黄昆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半导体研究所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知识结构及学科分布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们都是知识创新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全所现有科技人员248人,包括研究员64人,副研究员66人,其中两院院士9人。半导体研究所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和博士、硕士学位培养单位,现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科培养点(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5个硕士学科培养点(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自2009年起,半导体研究所在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Q芯克钟性诙?aid="sogousnap0_4">研究生近540人、在站博士后20余人。研究所不断加强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多名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特别奖、院长优秀奖等各种奖项。半导体研究所实行研究生兼任研究助理的方式,研究生可以直接参与研究所承担的重大课题项目及前沿研究与攻关。同时结合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奖学金制度,使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薪酬待遇相当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邮编:100083电话:010-82304321传真:010-82305052网址:http://www.semi.ac.cnE-mail:yjsb@semi.ac.cn半导体研究所一号科研楼分子束外延系统光电器件测试设备羽毛球馆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9月,是我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电子所现有在职职工8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近60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员65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4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子所已形成了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应用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领域五个优势学科以及探地雷达和FPGA技术两个新技术增长点。自建所以来,电子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100多项分获国家及省部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发表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应用技术领域,电子所于1979年9月17日获取了我国第一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时至今日,电子所已发展成为国内星载SAR、机载SAR以及遥感信息处理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在微波器件与技术领域,电子所研制的器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雷达、火箭和大科学装置等整机系统,其中大功率速调管和空间行波管研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子所已成为我国微波电真空器件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微传感技术与系统领域,电子所研制的SPR生化分析系统、小型固态pH传感器、生化微传感器集成芯片系统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电子所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和硕士学科受权点的单位之一,目前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