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计划合集八篇教学计划篇11、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2、学习中外散文。教师选取精美的中外散文,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3、学习古今中外的小说名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4、古代诗文。重点是在前面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教学计划篇2各系部:期末将至,现将有关期末工作安排如下:一、课程安排:所有课程于元月6日前结束。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定于元月7日举行。三、考试安排:(一)考试时间安排1、元月9--12日进行考查课、考试课考试,具体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元月13、14日集中改卷,整理教学档案。2、计算机等级考试于12月29日举行。(二)试卷要求1、考查课考试60分钟,考试课考试90分钟,请任课老师把握好试卷分量。2、请任课老师提前出好试卷并认真校对,样卷于12月31日前经教研室审核后交考务科打印。3、同年级同课头必须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总分评分原则一致。4、试卷打印好后按考场安排表分封试卷,并注明考试班级、考场、学生数、试卷份数、监考教师、考完交与何人等事项。5、做好试卷保密工作,所有办公电脑设置密码,U盘不要留在办公室,印制好的试卷必须加锁锁在橱柜内。(三)监考要求及成绩报送1、监考教师务必看清所有考试安排表,不要遗漏,监考准时、认真、负责。2、由于期末考试场次较多,请监考教师给予支持,无特殊原因请勿请假。如需请假,请以书面形式报送分管副院长批准。3、学生成绩考试后一周务必上传(元月20日前完成)。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教务处联系。4、本学期教案、备课笔记、业务考核登记表和学期工作总结请各老师按时填写完成,下学期初由各教研组长收齐统一交教务处。四、下学期课表制定工作年12月18日前各系部完成下学期各班级课程安排,12月31日前完成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并报教务处,同时完成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元月20日前完成教学安排表、课程表的制定工作。五、其他工作1、教学座谈会:12月28、29日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教师评价活动。2、寒假期间,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做好教研、科研工作和年省级技能大赛准备工作;各系认真组织好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3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三、具体工作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在这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